返回158 日韩半导体战争(第3/4页)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远远超过米国人,这才是日本人获胜的本质。

    1980开始第一次全球半导体硅含量提升周期进入加速期,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米国,以苹果为代表的一批公司,推进了大型机c小型机向普通家庭的快速普及。

    在一年时间内,米国家用电脑出货量从48万台,暴增到20万台,家庭电脑的高速增长,对存储器芯片产生了大量需求,日本人在核心技术的科技红利领先,这给日本厂商带来了抢占米国市场的机会。

    1980年,米国惠普公布内存采购情况,对竞标的3家日本公司和3家米国公司的16芯片进行检测,质量检验结果为:

    米国三家最好公司的芯片不合格率,比日本三家公司的芯片不合格率,整整高出6倍。

    三家米国公司是英特尔c德州仪器和莫斯泰克。

    三家日本公司是c日立和富士通。

    三十年集聚一朝奋起,到1986年日本人占据全球存储器芯片市场80份额,成为当时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霸主。

    日本人的大获全胜,为全球半导体发展天朝家树立了一个成功逆袭的典范。

    1985c1991年两次签署的美日半导体协议,虽然给日本人进行极大的制约,虽然米国人全力扶持韩国人,但造成日本人在19861997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韩半导体战争中失败,十年间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日本人在科技红利之有效研发投入上的不足。

    日本在64关键技术有效研发投入上大大落后于韩国人,日本人就此错失了第二次c第三次全球半导体硅含量提升周期,错失c笔记本c手机等快速普及的市场红利。

    1985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泡沫化,房地产就像打了鸡血,全民进入炒房时代。1985年日本人砍掉近40的设备更新投资和科技红利投入,19861987年日本人有效研发投入从4780亿日元下降到只有2650亿日元,下降幅度达到80,这就给了韩国人反超的机会。

    日韩半导体战争后,日本人已无力回天。1999年富士通宣布退出市场。曾经的三巨头c日立c三菱三家公司的部门合并,成立尔必达lpida。

    尔必达与天朝台湾省的力晶半导体建立联盟以抗衡韩国人。

    20082009年,中芯国际面临台积电在米国的337调查和诉讼,尔必达无奈终止和中芯国际的合作,尔必达彻底失去最后的生机。

    20102011年,尔必达陷入困境,连续5个季度亏损,申请破产保护。

    2012年7月,镁光科技以25亿美金收购尔必达。

    美日两国半导体产业长达50年相爱相杀,恩怨情仇,就此烟消云散。

    尔必达的失败,有外因,也有内部因素。尔必达自成立起,有三大内伤,埋下日后覆灭的因子:

    第一,管理上官本位,三家合并后,管理岗位的分配并不是按照能力和职能进行分配,而是,任何岗位一定要共同参与,比如某一岗位,一正一副,如果正职来自,那么日立一定是副职。这种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史上也是奇葩了。

    第二,研发文化的冲突,特别是技术路径的分歧巨大。比如在64升级到256的技术攻关中,强调技术体系的统一性,要求在64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升级,而日立强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要求采用新材料c新结构等新技术寻求技术突破。认为统一性能保证较高的成品率,而日立则是优先考虑用新技术带来突破,再去研究统一性问题。强调统一性,而日立提倡突破性,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发文化,带来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这使得关键技术研发上,争吵不已c拖沓冗长,完全落后于韩国人的研发进度。

    第三,工艺c设备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