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到底该叫“柴荣”还是“郭荣”(+版)(第2/6页)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礼部、太常礼院等礼仪机构干什么吃呢?还要谏院等规谏机构干什么吃呢?

    所以,一个嗣君接了人家的衣钵江山后要改姓?!想象一下,这对于天下人而言是多么可怕的宗法灾难。想象一下,这将会激起怎样狂烈的反对声浪。-就算皇帝本人不在乎反对、恣意妄为(比如执意要做契丹人儿皇帝的石敬瑭),至少,反对的声音会被各种正野史料记录下来吧?那么回头看看周世宗的事,有没有任何反对的材料留存下来呢?一丝也没有。你说反对的材料都被他给消灭、给压制住了?亲,连赵光义那种杀了亲兄篡位、又拉拢老滑头赵普帮忙进行各种全方位毁尸灭迹的机密事,咱们不也还看到了“烛光斧影”的各种传说?泱泱世人之口是堵不住的。

    顺便看一下郭家的宗庙情况。

    后周定鼎,很快建立太庙四庙,即周信祖睿和皇帝(郭璟)、僖祖明宪皇帝(郭谌)、义祖翼顺皇帝(郭蕴)、庆祖章肃皇帝(郭简),并且为他们追尊了陵名(除了郭威父亲郭简,其他都有名无所,只是遥拜)。郭威去世,上庙号太祖,神主祔庙。这都是非常正规的宗法仪程。

    那么,如果世宗继位后改了姓,就意味着要别立宗庙,对不对?可是,有没有任何关于他别立宗庙的记录呢?一丝也没有(相信我,亲,这么大个事儿史官们是不会漏掉的)。还有,如果他改姓归宗,他要祭拜的就不会是郭氏宗庙了,对吧?那么他后来拜祭的是谁氏呢?郭氏。

    这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资料:后周太祖、世宗、恭帝三代的宗正卿(负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员),都是姓郭的(郭令图、郭琼、郭玘)。历朝惯例,宗正卿由宗姓朝官(也就是皇帝姓氏本家)担任(例子太多,就不一一举出了)。如果世宗复姓,从他开始,宗正卿应该姓柴,对吗?我以为,这是对世宗(乃至其子宗训)继位后皇家姓氏最正面的、直接的证据,以前没有人言及,故此特别提出,请读者诸君注意。

    顺便再议几句“世宗”这个庙号。一般来说,“世宗”意味着在皇族内部另开一条线进行传承。从世宗是太祖养子这个事实看,郭荣庙号“世宗”是很恰当的。有人以此为郭荣复姓的依据,这就不对了。人家另开一条线不假,人家可没说舍得把江山传给外姓。后“周”这个国号的来历是因为“郭姓乃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姬周-虢-郭,脉络很清晰。如果世宗复姓为柴,他就不是“虢叔之后昆”,他的国号也得跟着改,不能再叫“周”了。

    而且,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世宗”们,没有哪个跟先帝不是同一个姓氏的。比如汉世宗姓刘,晋世宗姓司马,南梁世宗姓萧,北齐世宗姓高,隋世宗姓杨,辽世宗姓耶律,金世宗姓完颜,明世宗姓朱,清世宗姓爱新觉罗……所以,皇帝的姓氏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情。改姓,就意味着换朝。

    (******新增议论完毕)

    -

    其次,感情上。郭威、郭荣父子感情极好,郭荣不可能在如此大节的地方有负郭威。他并非苦大仇深地杀掉养父篡位的,他也没理由改姓。与五代时许多因利益而结成的养父子迥异,郭荣是郭威内侄,是因亲情而过继的嗣子。郭荣在郭威家得到了温暖平实的童年,“以谨厚见爱”,“太祖甚怜之”。建鼎后,郭威为郭荣铲除勋旧,在自己不豫时让他代主郊祭(这是一个国家在礼仪方面最大的事)、让他监国,弥留之际让亲外甥李重进向郭荣下拜以定君臣名分……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慈父为嗣子继位精诚铺路的深心。而后来郭荣登基后追封遇难皇属,是“先封太祖诸子”(即自己诸弟),再封自己的儿子,以此表达对郭威的孝诚之义。

    《五代会要》记载:显德元年二月,世宗车驾亲征太原回转途中,专程去亲拜郭威的陵寝嵩陵(在今河南新郑)。远远望见嵩陵,便“号恸”,“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