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5.垄断半个中国的脚下生意(第3/5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强相争富者胜,周杰伦的代言费被抬至天价。但丁明亮最后决定以诚动人:他坦言与安踏有差距,但愿意与周杰伦共成长。这番“表白”情真意切,双方竟实现10年之久的长情合作,“德尔惠,onmyway”的广告词从此红遍大江南北。

      这是一段“开店就赚钱”的美好时光,“丁老板”们表面上一掷千金,实际都在打肿脸充胖子。鞋企利润微薄,天价代言费、广告费耗光企业老本,好景不长,一连串的清算危机席卷而来。

      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让“丁老板”们一时“明星在手,天下我有”。但2005年开始,银根紧、用工荒、原材料涨价……一连串降维打击接踵而来。疯狂苦撑两年多,晋江鞋企还是从3000家降到只剩2300家。

      2005年11月,鸿星尔克突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了茫茫苦海中的一盏明灯。作为晋江第一家上市鞋企,鸿星尔克仅募资2亿、市盈率7倍。无数人认为它“贱卖”了,但凄风苦雨时有了笔“保命钱”,鸿星尔克觉得——值!

      这年国庆,安踏丁世忠也把财务叫来:“我想通了,我们要上市。”丁世忠把上市的好处想透了:民营企业家族控制,只能越做越小;系统化运营、正规化上市,才能越做越大。很快,他在狂飙晋江话的高管会上警告亲戚们: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迅速飙至200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五的体育品牌。

      2008年,特步在港交所上市,丁水波身家直上50亿港元;2009年,喜得龙的林水盘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站上人生巅峰;同年,匹克在香港成功上市……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德国等国资本市场,也都闪耀着“丁老板”们的身影。

      今天,拥有40余家上市公司的“晋江板块”,已成为“中国鞋都”的产业名片。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让所有体育运动品牌极度亢奋。2010年,李宁超越阿迪达斯、成就中国第二大运动品牌的佳绩,更把“爱拼才会赢”的“丁老板”们刺激得热血沸腾。刚刚或即将四处敲钟的晋江鞋企重金在手,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安踏率先宣布,2011年店要突破“10000”家,营收要“冲击百亿”;特步、匹克、361°、喜得龙等迅速跟进“万店计划”。晋江顿时成了一部疯狂转运的造鞋机器:政府鼎力支持,官方随时排名,比着谁有更多的厂、更多的店、更多的鞋。

      实际上,连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公司也都没hold住。结果2012年,中国所有的运动品牌——集体爆仓了!

      很快,耐克、阿迪达斯启动“清库存模式”,通过网络电商和“工厂店”,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倾销,折扣力度高达34折;李宁公司则以18亿巨资“刮骨疗毒”,以彻底清理渠道库存。

      这场库存危机的规模究竟多大,晋江鞋企皆讳莫如深。有人调侃,晋江鞋多到足以大卖3年;欧洲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则大胆估算:这场超级库存危机,货值或超1000亿。

      覆巢之下,喜得龙、德尔惠、金莱克的命运成为某种必然。残喘的某些鞋企,要么向童装童鞋、运动时尚转型,要么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