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5.垄断半个中国的脚下生意(第2/5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鞋厂的河对岸开基创业,表示要“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发展。谁也没料到,彼时的“安踏”,会成长为中国第一的体育品牌。

      △丁世忠

      起家时,大家全是一穷二白的泥腿子,谁也没想到能做这么大。集体致富的背后,是几乎全球制鞋业向中国实施的超大规模产业转移。这是一场延绵40年的超级趋势,3000多家鞋服厂拔地而起,数百亿计的运动鞋从此诞生。福建晋江,由此谱写出“中国鞋都”的旷世传奇。

      90年代的晋江,堪称“鞋都”的黄金时代。

      国际买家蜂拥而至,海外订单雪片飞舞。整体产业链更是高效完善:工厂差几十万个鞋扣、鞋带,一个电话就送来。哪种鞋在市面畅销,几天内,它必定出现在“丁老板”们的面前。

      靠着这波代工潮,有人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人则对此忿忿不平。毕竟,早年代工每双还能赚上10-15元;但鞋厂越多、竞价越烈,终于把代工利润杀到仅有1-2元。

      这是深植于晋江人血液中的“火拼性格”,“胆大骑龙骑虎,胆细骑猫骑兔”、哪怕拼得血流成河也绝不退缩。可惜这种惨烈内斗,让耐克、锐步等国际品牌大赚美元;晋江鞋的利润,却低得连汇率波动都抗不住。

      凭什么?“漂”过北京、见过世面的丁世忠,早早认清了“代工没前途,必须创品牌”的道理,毕竟国内市场比海外贴牌市场加起来还大。为此,安踏一边代工攒钱粮,一边创品牌开店。看不懂的人说,安踏就是瞎折腾。

      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袭来,代工厂说倒就倒,丁世忠却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安踏的生意岁月静好,不安分的丁世忠却决定再赌一把。1999年,丁世忠在家族会议上力排众议,以80万代言费签下世界冠军孔令辉,再豪掷300万在央视体育频道打广告,把全年的利润扔了个干净。

      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勇夺男单冠军、实现大满贯,全国的经销商奔着晋江涌来。当年,安踏横扫中国,销售额突破3亿。

      △安踏签下孔令辉一战成名

      但在“丁老板”们看来,安踏小丁不就请了个孔令辉嘛!谁还不会啊?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就此掀起。

      金莱克请王楠,喜得龙就签蔡振华;德尔惠请吴奇隆,贵人鸟就签刘德华。到后来,周杰伦、郭富城、张柏芝、孙燕姿、twins、f4……国内外明星统统遭遇哄抢。巨星不够用了,“求星若渴”的小鞋企甚至把二三流明星都搬了出来。

      仅2003年,晋江就鞋业聘请了30多位明星代言,登陆电视荧屏“广告轰炸”。每年订货会上,代言明星更是到现场助阵,谁请的明星多、牌子大,谁就风光有面子。这种“输人不输阵”、“砸钱才会赢”的奇怪心理,在“造牌时代”显得格外疯狂。

      安踏和德尔惠之间,就爆发过“周杰伦争夺战”。2002年之前,德尔惠请“中国足球先生”宿茂臻代言,结果不温不火。重挑代言人时,丁明亮发狠决定“要请就请最火的”,目标锁定周杰伦,没想到与安踏丁世忠撞在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