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5.垄断半个中国的脚下生意(第4/5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代工老路。库存鞋更催生无数“工厂店”,以“打骨折”的姿态,流入乡村甚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市场。

      2017年底,特步宣布斥资1.5亿、回购2015年前渠道库存的消息,意味着清库存迎来收官之战。消息一出,特步股价惨跌11%。但与挣扎破产的“晋江兄弟”们相比,特步2017年净利润仅降23%,已属幸运。

      库存阴云笼罩晋江10年,却吹尽狂沙始到金,催生出中国体育品牌真正的王者——安踏。

      2018年3月4日,美国旧金山nice鞋店前,上千球迷早早排起长龙,只为抢购限量版kt3-o篮球鞋。令人惊喜的是,这双轰动美国的球鞋竟由中国安踏打造,在业界引发震动。

      安踏的态度傲娇又欣喜:“不好意思,今天我们让美国人排起了长队。”2017年,安踏的业绩也着实惊艳:30.9亿的净利,占据中国四大顶级运动品牌利润总和的70%;49.4%的毛利率,令彪马汗颜;旗下万家门店熠熠生辉。强劲的业绩刺激市值冲破1200亿港元,让安踏无可争议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运动品牌。

      惨烈的库存危机下,安踏不但毫发未损,还把溃败的“晋江兄弟”的市场空间吞噬殆尽。

      2

      中国制造,路漫且长

      安踏凭什么?一靠品牌远见,二靠科研专利,三靠强大执行力。

      作为晋江体育品牌老大,安踏的确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别人在忙代工,安踏已经押宝孔令辉;别人抢明星代言,安踏却把钱砸进了cba、nba和中国奥委会;别人追着赞助赛事,安踏又把fila(斐乐)、kingkow(小笑牛)、kolonsport(可隆)等国际高端品牌收入囊中,构筑起全球品牌矩阵。

      实际上,生猛的安踏也曾被公然打脸。2005年,安踏赞助cba后,要求球员穿安踏上场,竟遭球员集体抵制。丁世忠气得几宿没睡,却也明白是吃了科技水平不够的亏,就此开始奋发图强。

      如今,安踏的科研投入成本比率为5.7%(中国第一),仅2017年研发投入就高达4.8亿;建有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和“脚型”数据库,专利数量418项,并在美日韩建成全球设计中心。可见想让美国球迷来抢购,没两把刷子是办不到的。

      但安踏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像“高压锅”一样的丁世忠本人。

      2012年库存危机爆发时,安踏在“万店计划”中明显冲得更远,注定将陷入一场败局。但丁世忠却敏锐产生“不转型就得死”的危机感。与别人不分青红皂白、蒙眼关店不同,丁世忠耗时两年、走遍全国500个地级市,实地考察、精心剔除那些能力、评估不佳的店,再将经销商统统接入安踏的erp、sap系统,实现对门店销售数据的实时监测,将“批发订货”彻底转型为“以销定产”。

      如此强悍的执行力,令安踏仅用两年就走出危机,逆势而上。这令热爱跟风的“丁老板”们已无从模仿:收购国际品牌耗资巨大,科技研发非一日之功,精细管理、以销定产更需极强的管理能力。以巡店为例,丁世忠和安踏高管们一天就要狂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