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艺术知识小百科(76~80)(第1/2页)  电影求索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1正剧。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又称悲喜剧,是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

    从古希腊到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一般只承认悲剧和喜剧两种体裁。

    实际上,莎士比亚的很多戏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成分,有些剧目甚至难以归入这两种体裁。

    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进步作家从反对封建和教会黑暗,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的需要出发,提倡这种戏剧类型。

    正剧的基本特征是不受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束缚,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

    正剧理论的首创者是法国的思想家,理论家狄德罗,曾把正剧称之为“严肃的喜剧”。

    之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就正剧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定名为“严肃戏剧”。

    19世纪以后正剧成为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正剧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72悲剧。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祀仪式种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c传说c民族史诗;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c平静的日常生活,重视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活动。

    悲剧一般分为 4 种类型。

    1英雄悲剧。

    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c阶级斗争c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

    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国古典戏曲《清忠谱》c《赵氏孤儿》等也可归属于英雄悲剧。

    2家庭悲剧。

    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

    这种类型的悲剧是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透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出时代的种种矛盾。

    如萍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戏曲《牡丹亭》c《梁山泊与祝英台》及曹禺的话剧《雷雨》等。

    3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

    现代剧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他们相对立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来自社会和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

    例如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c米勒的《推销员之死》。

    4最后一种类型的悲剧,它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想的渴望,并力图驾驭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这种类型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的悲剧冲突。

    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就是这种悲剧。

    《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与命运抗争的悲剧。

    无论哪一种悲剧,都要探索到人类的本质力量这一人生最深的底蕴。

    人们意识到的与意识不到的要求cc情感c意志,思维c兴致等等,都是历史的产物c文化的产物。

    然而,悲剧人物又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自我的意愿。

    人是由自己创造的,人也就会被自己所毁灭,而不论战胜或者毁灭,都来自于人自身内在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力量。

    这使得我们把自己意识到的或意识不到的c情感c意志c思维c行动c命运都提升到人类自我创造的历史进程中去,从而获得发展与完善。

    所有的悲剧都体现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

    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于主人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并以有限的力量向强大的环境所做的抗争,以个人渺小的力量体现出人类的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