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艺术知识小百科(71~75)(第1/2页)  电影求索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6伤痕文学。

    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直接起因于揭露文的灾难,描绘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中的悲剧性遭遇。

    《人民文学》杂志1977年发表的北京作家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

    “伤痕文学”这一特定概念的命名,是上海作家卢新华发表在1978年8月《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确定下来。

    “伤痕文学”的主题,是揭露和抗议“文化大个命”的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残害,特别是对青年人的伤害。

    “伤痕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悲剧。

    在思想上,它对彻底否定文化大 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艺术上,它第一次给当代文坛带来悲剧意识。这一意识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原色”之一,其整个文学时期的悲凉格调也由此而出。

    这便是“伤痕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所在。

    67“左联”与左翼文艺运动。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现代文艺团体。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召开成立,到会40余人,最初盟员50余人。

    会上选举沈端先(夏衍)c冯乃超c钱杏邨c鲁迅c田汉c郑伯奇c洪灵菲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的讲演《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于以后的左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其理论纲领宣布:“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倡导革命文艺创作和文艺大众化,努力培养新作家,壮大革命文艺队伍。对于粉碎当局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实绩,革命作家在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如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c《林家铺子》c《春蚕》,丁玲等人的小说,田汉c夏衍等人的剧作,并培养了沙汀,艾芜,艾青,聂绀弩等一批文学新人。

    但由于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有些作品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对此,鲁迅曾进行过中肯而切实的批评。

    1936年春,为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左联自行解散。

    68寻根文学。

    1985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势必要学习西方现代化的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西方现代文化思想也就相应地进入我国,打破了过去意识形态方面闭关自守的愚

    昧状态。同时也存在着中外文化的交流c融合与碰撞的问题。

    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华大地出现外来文化热c民族文化热。

    “文化寻根”是这股文化热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它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国家意识和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表现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识,或在生活的直感般的艺术世界中执着追求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c道德及心态,或重在揭露国民性中病态心理c封建陋习。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树王》,张承志的《北方的河》c《黑骏马》c《残月》,韩少功的《爸爸爸》c《归去来》c《女女女》等。

    69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