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江夏李氏小儿女(第1/1页)  静女其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定元年,静帝禅位于兵马总督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

    开皇七年,文帝纳高颎之谏,晋王挂帅而征,披清公为副将,佐以司马王韶,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开皇九年,俘后主,陈亡。

    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七方来贺,祝新帝登基,堪表忠心。

    江夏李氏,为李氏旁支,北周景帝元年举家迁于江都,而后勤于农桑耕织,不再过问于世家。

    至江都已然三代,而后改文仕从商贾,泯然自得。

    然虽不汲于仕途,李氏子孙皆教以诗书为耳目,凡少龄皆可出口成佳句而不落于俗,且无分子女,必以诗经先行,而后三字为敬,千字成文,不可不诵。

    闻李氏先人曾言,盼吾辈思无邪。

    思当简明,言当默鸣,而后无邪,是为最。

    阿疏其父,为商贾,儒者当头,义者其居,非正财不纳,非良商不做,罕见斐然,故而李氏一族之名亦善闻于江都。

    而商贾之家,亦是有其精细之妙,虽博文广知,也莫不是那浮于世间不纳尘俗的隐士,儿诨闹嬉笑,也是生动。

    阿疏倒是类此,不喜着鞋袜于江滩,赤脚采荷蓬,也不采那莲花,就喜装着莲藕的蓬,只是这莲藕还断不能是鲜嫩的,必是熟透了的老藕才可摘。而后一日二哥疑惑,新藕软嫩多汁,何不采新莲,却偏偏还是那最难入口的?

    阿疏那日也是刚从江滩而回,春寒料峭,手指纤纤冻得青红相接,怀里却是抱着还粘着泥土的莲藕,湿答答地滴着水。

    脸上挂着两行清涕,脸上却笑得极开心,弄得二哥只得先去捧了丝绒的干净衣物拿来披上。

    女娃只管抓起桌上的牛乳茶喝着,待到暖意终于荡到身上,复而开口。

    “莲农一年之辛劳,春季采了新莲,才有那新藕可卖了为银两,若是阿疏偷摸采了,岂不亏心,况且这老了的莲藕虽是口感稍干,放入汤中食,更有嚼劲,也是极美味的,怎的不好?”

    女娃嘴上说着,眼睛则只盯着厅中碟里的点心,毫不在意。

    口中的牛乳茶是母亲午后才熬制的。

    早春新采摘的绿茶嫩芽,不必晒干,取了新鲜的井水泡着。待一个时辰过后,叶芽泡的舒展开方可。

    这时便先可取了热牛乳煨着,待到牛乳煮的微微冒出了泡,再放入几片绿芽,这时便不用很久,待芽叶稍变皱,就可抬炉倒茶。

    待茶在杯盏里稍冷却,面上可浮起层白纱一样的奶皮,缀上两颗去年晒干的梅花干蕊,便极好。

    兄长最是了解妹的心思,且拿方巾裹了与她,花蜜融进揉的极软的面团,一层一层敷上春暖的枇杷果肉,耐心地挑出果肉,再切成的方丁,枇杷口感略酸甜,配上点花蜜,倒是刚好。

    “二哥莫急,阿疏晓得,以后莫不去那水深之处便可?”女娃冰雪剔透,对着自长大的兄长怎会不知他的着急,只是时年兵马乱,能寻些吃食也是好的。

    阿疏与二哥极亲近。

    少时二郎伏案读书,妹总黏在身侧,而后十载,寒暑交替,也未曾废弃。

    故而论通晓二郎心意者,阿疏可谓之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