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1/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主人在津,进退绰绰所不足者钱耳。然困穷至此,而中间派别意见排挤倾轧,乃与承平时无异。故弟于上月中已决就清华学校之聘,全家亦拟迁往清华园,离此人海,计亦良得。数月不亲书卷,直觉心思散漫,会须收召魂魄,重理旧业耳。

    既然决定应清华学校之聘,王国维遂举家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4月18日迁居清华园。王国维最初迁居清华园时,居住的是西院内相距不远的两处约有十多间的平房,后来才调整在一起。在这里,虽然居住条件不如城里宽敞,但环境幽雅而清净,应该是适宜做学问和教授学问的好地方,故王国维还是比较满意的。那么,清华学校是怎样一所学校,它为什么要成立国学研究所,王国维应聘后的教学和生活又是何状态呢?

    据史料记载,清华学校的前身是“游美学务处”,是满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成立起来的。后来,由于留学规模扩大和人数增多等原因,又先后改称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曾任民国政府外jiāo官的曹云祥接任为第三任清华学校校长,他鉴于当时京师大学堂等学校相继改为大学,遂决定将清华学校也改为清华大学,即由原先只有留美预备学校这单一体制,扩建为拥有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和国学研究所这三个部分的综合xìng大学。至于为什么要创建国学研究所,曹云祥不仅考虑到清华学校一直以来专以教授西学的历史事实,也洞悉了时代和中国社会的现实,这一点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创建研究所国学门有相通之处,即都认识到整理国故和研究国学的重要xìng。对此,时任清华学校史学系主任刘寿民(字崇)先生关于清华学校筹建国学研究所及聘请王国维等担任导师一事曾撰文这样记述说:

    清华大学初成立的时候,有一件事值得大书特书,那就是国学研究所(实称国学研究院)的创办。当时主持学校大计的人,以为清华有独立的经费,特殊的历史,应当有独特的工作,在学术上有所表现。以往清华只是留美的预备学校,所以偏重英语英文与西方文化科目。现在既改成国立大学,应当提倡国学的研究,来沟通中西的文化,用西方的科学方法、科学观念,来整理国家固有的文化。时在五四新潮之后不久,国学与科学同为当世所重视,所以清华国学研究所的成立,很受学术界的注意,所聘导师是当时一流人选,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李济诸先生,各以蜚声学术界的专门学问,来指导后进。所招收的研究生,也多是相当成熟,国学具有根柢的热心求学者。整理国故,研究古文物,孜孜努力,后来颇有几位有卓著的成绩。可惜为时不久,王、梁二师先后逝世,继者无人,喧(煊)赫一时的国学研究所,只训练了三期(实为四期)的学生,便如昙花一现,没有继续下去,日后的清华大学,还是以理工见称。

    如今,虽然清华大学依然是以理工著称于世,但最初创建国学研究所时确实是盛极一时,特别是研究所一开始便云集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恪这著名的“四大国学导师”,简直使清华大学成为世人瞩目的国学研究中心和学术重镇。

    不过,王国维初到清华时,国学研究所正处于筹建之中。当时,由于梁启超等导师没有居住在清华园内或还没有到任等原因,具体负责筹建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吴宓,便经常前往王国维所居的西院寓所里请教,商谈研究所筹建及应当如何招生等有关事宜,而作为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王国维也积极地出谋划策。比如,王国维提出学校“必多购置书籍”的建议,清华学校不仅采纳了这一建议,还根据研究所每位导师所教授内容的不同,任由他们自行决定购置什么样的书籍,且费用“在京校中已算第一有力矣”。比如,王国维提议招收的研究生不论学历和“来路”,务必是“国学有根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