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确实还没有找到能回答这一问题的最合理答案。

    当然,王国维的随大流应该有不同于普通民众之处,那就是他当时毕竟是已经具有超前学术思想的伟大学者,学术作为他的事业已经融入到了他的生命之中。当时,也许他还没有要拯救整个中华国学的宏大远景,但学术自觉xìng还是要比一般学者强烈且敏感得多的。而当时如果王国维没有随同罗振玉前往日本避风,他在国内那几年异常混乱的状态下,不敢肯定地说将是一事无成,但起码不会有在日本那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与罗振玉共同创造出那么辉煌夺目的学术成就,这一点有识之士应该不会有异议吧。试想,王国维在日本几年间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哪些方面,试想留在国内哪里能放得下他一张宁静的书桌,试想国内哪里又能为他敞开多达50万册的图书资料和数千件珍贵的古器物,试想哪里有像罗振玉那样学识鸿博且对王国维极为器重的学术先导和同道,试想哪里又有像罗振玉及日本友人那样极力帮助王国维解除生活之忧使其能够尽可能地安心学究呢……面对所有这些试想,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再一次设身处地地为王国维想一想,也许以上那些无端的揣测会从脑海中遛走。

    赶走了脑海里的这些无端揣测,我们才能纯净而大度地接受王国维在日本的又一次学术转向,或者明确地说是回归国学,因为王国维毕竟自幼接受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虽然他对西学曾经有过非常热切的迷恋,也曾自述过他的独学是从“专门中之专门”的西方哲学开始的,但“善自命题”的王国维每一次学术转向都获得了成功,而成功之后他又都会极为潇洒而坚定地走向另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几乎从来也不曾向以往挥手作别,这就是王国维,这就是王国维之所以成为王国维的理由,不需要任何解释,因为任何解释都将成为无用功。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纠缠在这些无用功上,还是跟随王国维的足迹徜徉在他初到异域日本的那段生活轨迹好了。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27日,这是王国维一生中第三次踏上东洋日本国的土地,更是他全家人近五年流寓异域艰难生活的开始。当然,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这还是王国维回归国学的转折期,也是他学术生涯又一个辉煌期。在重点解说王国维回归国学并在国学研究领域创建辉煌之前,有必要简述其在日本期间的生活概况,虽然困顿和窘迫是生活的一个主色调,但回避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初到日本,王国维和罗振玉等都住在京都郊外吉田山一带的田中村,罗振玉一家住在山下,王国维和罗振常、刘大绅三家住在山坡上。这是一处环境幽静、景色秀美的小山村,几家人初居一起倒也热闹,对此罗振常的女儿罗庄后来回忆说:

    西京四面皆山,旧称山城国。初居田中村,再移神乐冈。其地风景幽胜,气候适中,小楼一楹,仅堪容膝,而纤尘不染,席地凭几,犹然古风。窗外山光岚气,朝晖夕yīn,奇瑰不可名状。绕屋则溪流如带,日夜潺。比屋而居者,有刘季缨姊丈大绅,王静安姻丈国维。二家多仆媪童稚,隔篱呼应,悉作乡音,颇不岑寂。

    在这里,罗庄除了告知我们当年王国维等人初到日本田中村时,过起了那种“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外,还透露其称呼王国维为“姻丈”这一信息。关于罗庄对王国维的这一称呼,是缘自后来即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5月王国维的长子王潜明迎娶罗振玉的三女罗孝纯一事,再后来罗王两人正是因为儿女姻缘之故而走向了决裂,这是后话。其实,安居田中村不久王国维由于家口众多,与几家人同住实在不太方便,便先后有过三次搬迁,最终定居在神乐冈净土寺附近的一处住所里,这里距离罗振玉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在此购地自建名为“永慕园”的别墅不远,便于两人之间jiāo流和切磋学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