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1/4页)  曹操喋血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料]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

    [制法]将青梅和黄酒放入瓷杯中,置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分钟,去渣,即成。

    [功用]醒胃、杀虫、止痛。

    [主治]食yù不振,蛔虫xìng腹痛以及慢xìng消化不良xìng泄泻者,均可用之。

    [用法]口用。每次温服10~30毫升。

    但成熟的青梅或杨梅用来泡酒却是味道极好,经长达一月的浸泡,这时被青梅泡过的酒已很少酒味,只是些带酒味的酸甜略香的液体,而酒中的青梅却是饱吸了酒精,一般四五粒即能醉人,由此可见,梅子确有聚积酒精的特xìng。

    子金山现在绝非胡侃,是亲自制作品尝过的。在尚未发明出蒸馏酿酒技术的东汉时期,酒的酒精含量最高仅能达13%,以青梅作工具,来提高酒精的度数,的确是个聪明的办法。

    在二人酒酣时,曹cāo好像很随意的样子问刘备,能说出几个当世英雄吗?这也没什么,我们今天几个好友如到了一起,灌上二两小酒,不也是经常评古人论今人吗?

    刘备却是心知肚明:这是曹cāo在找话题让自己拍马屁呢,这可不是刘备乐意做的事情。

    人喝点酒偏有一股犟劲,便东扯葫芦西扯瓢,坚决不给曹cāo戴这顶“英雄”帽子,实在躲闪不过去了,就干脆把曹cāo最大的敌人袁绍的名字作为英雄点了出来,这下不是在装傻了,有点与曹cāo斗气的味道了!

    曹cāo于酒酣之际却没有意识到刘备的敌意,反而向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肺腑之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cāo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刘备本来心里就怀着鬼胎,闻听之下,大惊失色,手中竹筷落地而不觉,实是惊疑曹cāo觉察了自己哪儿反常?

    也难怪刘备魂魄yù散,这简直就是在与刘备挑明:将来与我曹cāo争天下的就是老兄你呀!

    被领导恭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夸你与他的水平相当的时候,通常意味着你快要倒霉了!

    就是接近也是绝对不行的,你就是事后补救说领导您是中国唯一的大英雄!也一切都已迟了,那免不了的结局肯定是免不了的。

    据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说: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cāo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也就是说,当时老天爷帮了刘备大忙,及时地降了一个霹雳,刘备才得以掩饰了自己的失常行为,此事在没发明成功“时间机器”之前看来是无法考证其真伪了,姑且算有此事吧。

    偏曹cāo并未对刘备失惊落箸的反常表现引起注意,由此看,此时的曹cāo对刘备还是深为信任的。而刘备却更加不能心安,急于离开许都脱离曹cāo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chā点并非题外的话:现在有些品读三国历史的专家竟然把罗老先生的艺术大作当成正史品论了起来,再抄段书:

    《三国演义》搞错了的一点,是陈迩冬先生发现的。……孔融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也就是说,你不必担心,老袁家那“四世五公”早就在坟墓里了,怕他做甚!刘备这才代理了徐州牧。《三国演义》移花接木,把袁术本人说成“冢中枯骨”,是不确的。如果袁术已是“冢中枯骨”,又何必说“吾早晚必擒之”?摘自《品三国》

    抄这么长的书有凑字数之嫌!非学安意如大海,只为静心似平湖。实在是yù让大家明白子金山想说什么:

    一、说袁术已是“冢中枯骨”只不过是句形容而已,是不妨碍继续说“吾早晚必擒之”的;

    二、这里主要yù说明的是:陈迩冬先生发现的错误本身就是他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