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4/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位,从而维护家庭宗法制。        “节”是夫为妻纲的道德要求。同样是维护男尊女卑、主从关系。它要   求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做到 “三从四德’。“三从”即在家从父,嫁人   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即fù德守节有耻,动静有法:fù言择词   而论,不道恶言;fù容服饰鲜洁,沐浴以时;fù工专心纺织,不好   戏笑。女子一言一行要守fù道,笑不露齿,行不动裙。历史上的 《父则》、    《女诫》、《女论语》、《女孝经》、《女史箴》、《女儿经》、《女四书》   琳琅满目,详尽告诫女子如何做人处事,敬待男子,大肆宣传守节的道德观   念,从而把fù女压在宗法等级制的最底层。女子嫁到夫家之后,更有所谓“七   出”之条,丈夫可用其中之一的借口,命令妻子离去。基于父权社会男xìng统   治需要,发展出惨绝人寰的fù女贞节观。节烈成为中国传统女子重要的道德   要求。如北宋程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而形成女子“从一而终”、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好马不备二鞍、好女不嫁二男”的道德观,贞   cāo观发展为极端,女子的身体肌肤不能被人看见,否则便失去贞cāo。       与 “三纲”相应的“五常”,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重要的具体道德规                                                   ①   范。所谓“仁、谊(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白虎通义》说“人生   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 “五常”是由孟子的“五   lún”发展而来。 《孟子滕文公上》解释人lún有五,即“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fù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常”正是处于人类五项社会关   系的道德要求。       何谓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己所不yù,勿施于人”,    “己yù而立人,己yù达而达人”,“无yù”、“无争’,“孝悌”、“忠恕”;   义者 “正我”,立身之本,循礼而行,不计功利;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   之位,而差内外远近新旧之级者也”;智者明于事而不惑, “规是”而“为   得”。信者,诚实不欺,言、意、行一致。       总之,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道德规范从各方面规范着   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以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以家庭、家族、社会为本   位。统治阶级使道德规范化、理论化、系统化、政治化、法律化,统治阶级   的思想家把道德和哲学上“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结合起来,   使封建道德合理化、神秘化和永恒化。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