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它的无限xìng无规定xìng。   魏晋以后“妙”逐渐成为一个常用而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诸如,妙音妙句,   妙色妙香,妙义妙旨,妙情妙境,生花妙笔,妙手偶得,妙趣横生,妙不可   言等等。       关于 “美”。       老子把 “美”放在区别于“善”、对立于“丑”(恶)的位置上来把握。   他认为美与丑 (恶)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美就无所谓丑,它们相比较而存在。   同时美与丑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当中并无不可超越的鸿沟,丑可以变为美,   美也可以复变为丑。       老子在美丑上的相对主义,对美和艺术的简单否定的态度,是从对王侯   贵族的穷奢极yù、言美行丑的不满而来的。当然这并不排除他对真正的绝对   的美的追求。老子的美与丑的美学思想带有复杂的重要xìng。       老子认为,美者不真,真者不美;善者不美,美者不善。他的这种思想,   和他关于美丑的相对xìng,对美和艺术简单否定的态度一样,是立足于对文明   社会的批判的立场之上。他击中了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真善美恰好互相敌   对、无法相容这个历史的事实。       关于 “涤除玄览”。        《老子》第十章中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一句。“玄览”河上公注: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作“玄   监”。高亨、波曦朝因谓: “‘监’字即古‘鉴’字”。“‘鉴’与同,   即镜子。”是为 “涤除玄鉴说”。       老子在认识论上否认感觉经验的必要xìng,认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   牖,见天道”。主张 “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排除一切   外物杂念的干扰,即得 “道”,“得道”就认识了一切。这种直接体验的认   识方法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但后来的思想家把 “涤除玄览”的命题引入文   学艺术领域,认为审美观照中必须排除各种成见和干扰,保持内心的虚静。   庄子的 “心斋”、“坐忘”,宗炳的“澄杯味象”、“澄杯观道”,都与老   子的命题密切联系。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是道家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美学思想,把   包含在老子哲学中但还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的美学思想进一步展开了,他扬   弃了存在于老子哲学中的权术思想,以及在老子那里常流露出来的对待人生   的某种冷漠感,在看来玩世混世的生活态度后面,包含着为老子所缺少的一   种对人生的热烈的爱恋,从而使庄子哲学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包涵丰富的   美学内容。 ①  《老子》第34、21 、25 、42 章。

    ----------------------- Page 37-----------------------

    庄子把 “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也认为,人实现了对“道”的观照, 就会成为一种最理想、最完全的人,至美至乐的人。但要达到这一点,必须 外天下外物外生死,无己无功无名,“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达于“心 斋”、 “坐忘”的境界。这是被他称之为“游”的高度自由的境界。在形体 美与精神美的关系问题上,庄子认为二者是一致的。自庄子的“心斋”、“坐 忘”开始,在老子 “涤除玄览”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的理 论,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的欣赏 (尤其“书论”和“画论”)影响深远。 除消极的无知无yù外,庄子也论及了在主动的创造xìng活动中获得自由、获得 自我实现的喜悦的美的境界问题。      庄了崇尚自然朴素之美。庄子把 “道”视为最自然、最朴素的“自本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