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2/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并行,被称为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 成就最高的就是诗歌。这一时期,诗坛上 “俊才云蒸”,他们在前人成就的

    ----------------------- Page 7-----------------------

    基础上继续探讨,创造出许多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精巧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有 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曹植和陶渊明。曹植的诗工于起 调,注意辞藻和对仗,常以警句振起全篇,骨气奇言而辞彩华美。钟嵘的《诗 品》称他为人lún中的“周、孔”、鳞羽中的“龙、凤”,“五言冠冕”,“建 安之杰”,可见曹植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多么重大的贡献。陶渊明尽管 在他所处的时代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理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那种 “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品气节,和他所开拓的清新朴素、自然优美的田园诗风 格,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诗歌的发展,在文学史上一向被称为是 “黄金时代”,这一点我们 认为是不过份的。在唐王朝不到300年中,诗人就有2300多名。其中,各具 特色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名,留传下来的诗约有48900余首,比自《诗经》 至南北朝以来的一千六七百年的诗还要多两三倍。其中,最著名的要数 “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诗仙”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  “诗圣”杜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的领导 者白居易;而王维及晚唐诗人李商隐也不能不提,这是因为,王维精通音乐, 擅长绘画,工于草隶,究心禅理,它的诗沟通了不同门类的艺术审美领域, 成为描写山水自然景物方面的杰出大师,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 献,因而被誉为 “诗佛”;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上不仅是一位风格特征十分 鲜明的诗人,而且在形式声律 (五、七言律诗)上作出了努力,使中国古代 格律诗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代,词是文学发展的主流,而诗歌也并未衰竭枯萎。据 《宋诗纪事》 载,诗人有3800多名,从中也就可见诗作之多了。不然也不会有明以后诗坛 的宗唐宗宋之争。从总体上看,宋诗没有唐诗的辉煌成就,但它却有自己的 特色。从内容上看,它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从艺术上看,它在唐诗格律完 备,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情况下,却能另辟蹊径。艺术构思、表现技巧、遣词 造句等方面都有创新,即结构和语言的散文化、议论化,在文学史上,也可 以说流派众多,各家荟萃。其中,以苏拭、黄庭坚、陆游为最。苏拭具有诗、 词、文、赋、书、画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仅保存下来的诗就有4000多首,他 的诗题材广泛,诗风雄劲恣肆,自由奔放,蕴含机锋理趣,别开生面,奠定 了与唐人迥然不同的宋诗风格而成为诗坛领袖。黄庭坚自幼纵览六艺、老、 庄、佛学、小说等典籍,诗、词、文、书法无所不能,可以称得上博学广闻, 多才多艺。他的诗风格十分鲜明,是开创宋诗流派 (江西诗派)的大师,在 反对晚唐和西昆诗派柔弱、华靡的诗风中成绩卓著。陆游自称是 “六十年间 万首诗”,现存9000多首,在这些诗篇中大多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表现了他对敌人的藐视,对胜利的希望和杀敌报国的雄心。在体裁上他无体 不备、各体俱工,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均有佳作,广为流传,其诗风雄 浑奔放、明丽晓畅。      元代的诗歌创作,虽诗人不少,但成就不大,也役有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它以散曲为著。散曲是继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但由于内容、形式等种种 原因,在文学史上并未产生重大的影响。      明代诗坛,作家众多,作品也不少,特别中后期出现的前、后七子的复 古运动对 “台阁体”的反对与打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