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6-----------------------
生在 《门外文谈》中也有过生动而正确的说明: “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假 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 ‘杭育杭 育’,那么这就是创作……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 是 ‘杭育杭育派’”。 以上只能说明诗歌起源于劳动,还不能说人类能够从事生产劳动时就产 生了诗歌,那么,中国诗歌究竟起于何时?我们认为,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 及 《周易》当是源头。在一些甲骨卜辞和《周易》某些卦爻辞中,从内容到 形式就比较接近于民歌的特点,但跟后来的 《诗经》相比,离严格意义上的 诗的要求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说中国诗歌是以周代的 《诗经》 为其开端,尽管我们用这种保守的观点推算中国诗歌史,也不晚于古希腊的 《荷马史诗》。这确实是在世界文化史上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一项。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 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约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 编订成书。当时,人们称它为 《诗》或《诗三百》,汉代统治者把它奉为经 典,故称《诗经》。《诗经》按音乐xìng质的不同,分为风,雅(大雅、小雅), 颂 (周颂、鲁颂、商颂)。风即“国风”,大都是从15个诸侯国采集来的民 歌;雅,是宴礼乐歌,大多是周王室及贵族作品;颂,是统治阶级祭祀祖先、 天地的宗庙祭祀乐歌。在表现手法上, 《诗经》全面运用了“赋、比、兴” 的创作手段。所谓赋,是用铺叙其事或用直接抒写的手法进行创作;比是用 比喻或比拟的手法进行创作;兴是用托物起兴的手法进行创作。赋、比、兴 的表现手法,是 《诗经》对中国诗歌艺术宝库的杰出贡献之一。不仅如此, 《诗经》的艺术技巧一直是中国古代诗人的学习典范,比如其常用的比拟、 夸张、烘托、对比等修辞手法;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前句入韵后再隔句押韵 的句尾韵等主要押韵格式。 《诗经》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崇高、影响 巨大,而且在中世纪就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广受传颂。 继 《诗经》之后,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另一个新的高峰是战国时代屈原 的 《楚辞》。事实上屈原当时对他的诗并非这样命名,西汉时才有了这个称 谓。 《楚辞》和《诗经》在艺术上截然不同,它是在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作 《离骚》共计373句、2470字,作为我国古代 最长的抒情诗,它以浪漫主义的色彩和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驾龙使凤,上 天入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爱国思想,以及他为 实现理想进行斗争九死不悔、矢志不移的精神。屈原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第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歌形式上创立了骚体,而且还开创了我国诗歌从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不仅如此,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很大 的。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所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屈原就是其中 之一。他的 《离骚》有俄、德、法、英、日、意等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国。 中国诗歌的发展到了汉代,诗坛显得十分寂寞,文人大都热衷于辞赋, 很少写诗。然而,乐府民歌,却是继 《诗经》、《楚辞》之后,中国诗歌发 展的重要阶段,为五言诗的格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 《孔雀东南飞》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的高峰。东汉末年出现的文人之作《古诗十九首》, 不仅奠定了五言的稳固基础,而且由于它的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抒情 诗特别是魏晋南北朝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上各种文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