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4/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气;另一方面,他们认为 “名教不合自然”,主   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甚至视 “六经为芜秽”、“仁义为臭腐”。欣赏庄   子遁世消遥的人生哲学,表现了玄学由重老向庄子发展的倾向。当时反 “名   教”、任 “自然”之极端化的发展,是士族子弟以“任放为达”,清淡放dàng,                                           ①   甚至 “相与为散发倮身之饮,对弄婢妾”。       在裴颜 “崇有”论,向秀《庄子注》的基础上提出“物各自生”而 “独   化”的观点,主张 “名教”即“自然”。注重庄子的思想,具有神秘主义、   诡辩论倾向。       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张湛 《列子注》显然受佛学影响;般 ①  《晋书五行志》。

    ----------------------- Page 60-----------------------

    若学各宗,则大都用玄学语言解释佛经。佛学渐盛,玄学渐衰。        (三)隋唐佛学       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汉译大   量佛教经典,东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广为流行,隋唐时达到鼎盛期。       佛教基本教义有 “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宣扬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世间一切皆苦,一切皆空。只有依据经、律、论   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才能超脱苦海,是一种以消极出世为特征的宗   教唯心主义。       佛教传入后,以佛理附会玄学,迎合儒家纲常lún理,讲善行善心,重孝   道。并以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弥勒佛等形象满足苦难中的民众的精神需   求,使佛教能够在夷夏观念深重的礼仪之大邦立足。隋唐时期,佛教与儒、   道并称三教,三教之间长期争论、互相渗透。佛教理论与由依附汉文译经进   而建立起许多相对独立的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密宗、   净土宗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义,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道德   和民间风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佛教哲学作为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   结合的产物,成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       在中国佛教哲学中,东晋的僧肇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少好老庄,后   又受玄学本末体用之辨的影响。把玄学与般若学方法沟通,以体用一如的中   心思想论述有与无、动与静、知与无知的关系。在宇宙观上提出 “即万物之   自虚”的命题,反对人为地划分有无,主张有与无的统一,所谓“yù言其有,                                                               ①   有非真生;yù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