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证的范畴。关于判断是非、检验真伪   的标准,墨子提出有名的 “三表”法,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   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从而把事、实、利结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排   除主观臆断,否定先验论,但具有狭隘经验论的局限。       后期墨家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人通过感官来认识它们(“以五路(五   官)知”)。但后期墨家认为只凭感官“接物”是有局限的,还必须有“心”    (头脑)的察辨作用。并且,他们把人们的知识分为三类:“闻知”(由传   授得来的间接知识)、 “说知”(察辨、推理)、“亲知”(直接经验)。   他们提出名、实、合、为四个概念、强调 “名(名词)实(事物)耦(合)”   才能成为真知,而且必须为 (志行),这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手段。后期墨   家还提出了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等重   要的逻辑命题。       五、五行、yīn阳八卦说       五行、yīn阳、八卦是具有鲜民民族特色的范畴、思想。       关于五行的思想,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尚书洪范》载“鲧鄄洪水,   汨陈其五行”,又 《尚书甘誓》载:有扈氏“威侮五行”。箕子把五行作   为洪范九畴的第一条给以阐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稿。润下作咸,                                                 ①   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是先民在治水平土的生产   活动中对自然的现象、xìng质及人和自然关系的初步观察、总结而产生的唯物   主义思想萌芽。夏统治者为巩固并占有治水平土的成果,把 “五行”列为根 ①  《儒效》。 ①  《尚书洪范》。

    ----------------------- Page 57-----------------------

    ②   本大法,专门设立管理水、火、木、金、土等五个部门的 “职官五正”。西                                                          ③   周末年,史伯提出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把这五种   物质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以说明物质世界的起源及多样xìng的统一,探   求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春秋时产生五行相胜的思想,晋史墨以 “水胜火”预   断战争的胜负, 《孙子虚实》篇云:“五行无常胜”,认为五行之间是相   克的。战国时“五行说”颇为流行,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和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观点,说明五   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其合理因素对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积极   作用,但也常被一些思想家,及迷信活动神秘化。yīn阳五行家被视为“六家”   或 “九流”之一。其中有以yīn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季节变化和农作物   生长的规律,以春夏秋冬四时配东西南北四方,认为四季的变化由五行的盛   衰决定,其代表文献有 《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邹衍是把   yīn阳五行说进一步系统化的思想家,但他把此说推广到政治上,提出 “五德   终始”的思想,把朝代更替视为五行相胜的结果。yīn阳家把自然、天象与社   会、人事牵强附会在一起,谈论吉凶祸福,是错误的。       y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