īn阳也是很早出现的一对重要范畴,其最初的意义是日光的向背。古代 人通过仰观俯察,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看到了客观世界广泛存在的两 种互相消长的势力 (天地、日月、昼夜、寒暑、水火、男女、兴衰、治乱、 胜负、尊卑)并用yīn阳表示之。在 《易经》中“”和“--” (九六,后 称奇偶、yīn阳)是八卦的基础。乾坤、泰否、损益等范畴为yīn阳范畴的提出 提供了重要的先行资料。西周末年,人们用yīn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 动变化,周宣王卿士虢文公认为,土地解冻是由于yīn气上升,春雷震动是由 于yīn阳二气处于 “分布”状态。伯阳父以yīn阳说来解释地震:“阳伏而不能 ① 出,yīn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越国大夫范蠡认为:“阳至而yīn,yīn至 而阳。”老子在其宇宙发生说中提出 “万物负yīn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 想。《易传》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yīn一阳之谓道”的著名命题, 把yīn阳放在了很高的地位。 《易传》指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事物内部两种相 反的势力 “相推”、“相摩”的结果。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天地 ① ,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 《周易》以阳爻()和yīn爻(--)组合成八卦: ② 其中“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 ② 《左传定公四年》。 ③ 《国语郑语》。 ① 《国语周语》。 ① 《易系辞传》。 ② 《易说卦传》。
----------------------- Page 58-----------------------
由八卦两两组合又演为64卦。八卦的形成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事物长期观察和 把握的基础上。古人用来占箍吉凶,本是宗教迷信,但它象征八种自然现象, 又组成四对矛盾 (天地、水火、山泽、雷风),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 子”说明世界的生成,并贯穿了yīn阳相摩互易的思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 朴素辩证法倾向,影响深远。 第二节中国哲学的延续与发展 在欧洲中世纪,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只能以 “经院哲学”的形式在宗教唯心主义的桎梏中苟存。而中国哲学经历 了先秦时期的繁荣以后,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保持了重要的社会地位,获得了 进一步的发展。这既表现为气一无论思想的延绵不绝,在王夫之那里达到了 它的最高形态;又表现为玄学在理xìng思维方面达到一定高度,理学不仅集儒 学发展之大成,而且兼蓄了佛、道思想。 一、经学玄学佛学 中国哲学在达于宋明理学之前,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 三个前后相继又互相独立的发展阶段。它们是中国哲学发展中各具特色的三 个环节。 (一)两汉经学 经学之经,引之于织物之经纬。古代典籍多是以牛皮绳贯穿竹简而成, 经以 “编丝缀属”之义而通称一切典籍,如墨经、法经等。汉代独尊儒术, 奉儒家典籍为治国之法、人lún之常,经成了儒家典籍的特称、中国封建社会 文化之正统。 《释名释典艺》云:“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