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达方式。 《学记》以托古   的方式拟定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学制系统。 “古之教育,家有塾,党有   庠,术 (遂)有序,国有学”。又以大学为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   和考察标准。《学记》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   如开学、入学、视学等仪式。 《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   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相长;    (二)尊师重道;(三)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   互补充,相互促进,学习与休息兼顾; (四)豫、时、孙、摩。《学记》总   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   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豫,就是顶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 ②  《孟子公孙丑上》。 ③  《孟子离娄上》。 ④  《孟子公孙丑上》。 ①  《孟子告子下》。 ②  《孟子告子下》。 ③  《孟子滕文公下》。

    ----------------------- Page 43-----------------------

    教育措施就走在前头,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叫做禁于未发。时,就是及时, 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施教。孙,就是顺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循序渐 进。摩,就是相互观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切磋琢磨; (五)启发诱导;  (六)长善救失。《学记》还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诸如“问答”、“讲解”、  “练习”、“类比”等。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对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但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兴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依靠法家, “颁挟书令”、“禁 游宦”和 “禁私学,以吏为师”,焚书坑儒,这都箝制厂秦朝文化思想的发 展,使得官学和私学都几乎被废止,并且使许多古代文化书籍从此失传,严 重地影响秦朝文化教育的发展。      代之而起的汉王朝,受到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采取了道家的 “无为” 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 “君权神授”及“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思 想,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最重要的武器。      汉代又开始兴办官学,私学也迅速发展,汉代设太学,立五经博士,又 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教学非常重师承。考试成为汉代教学的重要环 节之一,并是学生走上仕途的一条道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尚清谈。以 “九品中正制”作为取士之标 准,严重地影响了官学及私学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学校制度的某些方 面比汉朝有所进步。例如国子学与太学的分立,四门学的创立,以及专科学 校的开设等等,都对于隋唐的学校制度有直接的影响。至于取士制度,在考 试方式上前进了一步,为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到隋唐时期,士族已失去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庶族地主的势力已发展到 要求参与政权的地位。因此,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自然就不适用了, 而代之以科举制度。唐代教育的重要特点,首先是设立了科学技术专门学校, 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首屈一指。其次,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至唐代益加完 备。      自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维持了1300年之久,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因 为科举制度最适合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成为有力的统治工具之一。      科举考试的内容,尽管各朝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儒家经典。这样,就把人 民的思想牢牢束缚在封建礼教之中,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顺民。      各朝各代提倡科举,其目的有二。一是,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