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曰 ① 校”,“校者,教也”。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在奴隶社会,教育具 有了阶级xìng。只有奴隶主和极少数自由民才有资格入学。教育的内容是shè、 御、礼、乐、书、数,是服务于奴隶主统治阶级的,但夏商西周三代各有偏 重。如:夏朝教育以shè御为主, “以shè造土”;商代则以乐为学习的主要内 容,“以乐造土”;到了西周则以礼为先,提倡“尊礼重施”,“以礼造士”。 随着正式学校的出现,也同时产生了正式的教育行政官吏,名曰“司徒”。 学校全是官办,在夏商西周三代没有出现 “私学。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思想,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强调君权神授、王道 至上,以及以孝、友为中心内容的lún理道德。这也为以后封建礼教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史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奴隶 制向封建制转变完成的一个时期。周天子逐渐丧失了其统治地位,各诸侯国 为了兼并土地、争夺霸权,进行了频繁的战争。“春秋之中,弑君36,亡国 ① 52” 。最后终于形成了齐、韩、赵、魏、秦、楚、燕七国争雄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动dàng形势,使得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官学趋于解体, “天 ② 子失官,学在四夷” ;而由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邓析、少正 卯等)兴办的私学逐步兴起,并且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潮流。学术文化空前 ① 《孟子膝文公上》。 ① 《史记太史公序》。 ② 《左传昭公十年》。
----------------------- Page 39-----------------------
发展,出现了各种派别不同的学者,站在各自的立场,反映不同的社会阶级 或阶层的要求,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和流行的学派,分为yīn阳、儒、道、墨、名、法六 家,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为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他们 办私学,招学生,传授本派的观点和学说,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大家,又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对后世影响 最大。 官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所发展,但不如私学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大。 “养士”制度可以说是各诸侯国官学的一种变形。“士”就是知识分子,“养 士”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知识分子的拥护,以巩固和发展各自的势力,但它对 古代教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弟子 多达3000人,精通六艺者72人。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 中国教育史上,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他主要有两大贡献:首先,他整理和 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其次,开创私学,积累并总结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论语》一书是我们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 依据的主要资料。 关于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活动,不一定直 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孔子认为人的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所谓:“xìng ① 相近也,习相远也。” 关于教育的对象,孔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