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死者是谁(第1/3页)  极限推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发现无名尸体的第二天——

    吴斌在办公室里鉴证科送来的尸检报告。从报告上看,被害人是由于亚硝酸钠中毒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

    吴斌想起一小时前与王警官的谈话,王警官是负责尸体解剖的法医。

    “什么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吴斌看着报告上的专业术语皱起眉头。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亚铁血红蛋白,它的主要作用是向人体输送氧气。如果强氧化剂进入血液,会从亚铁血红蛋白的二价铁夺取一个电子,使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这就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王警官就像在背书一样。

    “你的意思是,被害人因亚硝酸钠中毒,导致机体缺氧而死?”

    “对,亚硝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一般摄入03至05克就会导致中毒,3克将导致死亡。而死者体内的亚硝酸钠浓度,已明显超过这个量。”

    “新闻好像报道过有人食用这种东西导致中毒的。”

    “亚硝酸钠通常呈白色粉末状,所以容易误将其当成食盐吃了。它主要用于工业上,但也有一些不法商贩会在食品里添加这种东西。”

    “嗯,但是亚硝酸钠很少用于毒杀?”

    “没错,亚硝酸钠中毒虽然也会致死,整个毒发过程比较长,有时甚至要十个小时以上,并不是理想的毒剂。”

    “死者是以何种方式摄入亚硝酸钠的?”

    “根据血液反应看来,应该是直接注射到被害人体内的,因为消化道并未发现亚硝酸钠的残留物。”

    吴斌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几口。

    十几年的刑警生涯,烟已成为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抽烟能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王警官建议将被害人尸体送到理工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进行二次解剖,吴斌同意了,今天早上被害人的尸体已经被转到医院。第一医院病理科是全国有名的科室,一旦尸体在支队解剖时产生任何疑问,都会被送到那里再次进行解剖。不过吴斌很清楚,此次的解剖并没有任何疑问,王警官建议二次解剖,无非是希望能够找出更多线索。

    死者没有任何随身物品,比如像手机c钱包这种最为常见的东西。

    死者的所有口袋都是空的。

    为什么会这样,吴斌认为只有一种可能,凶手拿走了死者身上的物品。

    这样做是为了阻碍警方识别死者身份吗?

    应该是这样,所以死者的脸部也被毁坏。事实上,当无法辨别死者身份时,警方的一贯作法是通过媒体发布相关照片向社会大众寻求帮助。此时知情者往往会主动与警方联系,提供死者的相关信息。而现在,警方想通过这种手段辨识被害人的身份,其难度无疑会大大增加。

    可如果凶手不想暴露死者的身份,那么死者身上另外两处明显的痕迹绝不应留下——死者的右耳处有一块伤疤,而右手小指从第二指掌关节处被截去,小指余下的部分连同手掌的位置,也有和耳朵处相同的疤痕。据王警官分析,这些疤痕极可能是受到强酸腐蚀所致。

    这么明显的特征显然能够帮助警方辨识死者的身份,为什么凶手任其留下呢?

    同样说不通的还有那块刺青。死者脖子左侧靠近耳朵的位置有一块骷髅头图案的刺青,大小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这样显著的特征照理来说也不应留下。

    这是不是凶手的疏忽呢?

    吴斌细想一下,立即否定了这种可能。凶手并未在现场留下任何其他线索,如此细心的人,断不会没注意到这么显眼的特征。

    玻璃门被推开的声音,打断了吴斌的思考,李小咏和林桦走了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