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队,我们查访了案发现场的临近街道,但没有任何收获。”李小咏的声音明显带着气馁。
“没有目击者?”吴斌问道。
“那个片区属于拆迁区域,大部分的居民已经迁走,到了晚上就更荒凉了,基本上八点过后,街上就看不到人了。昨晚注意到死者的,只有一个刚从厂里下班的小姑娘。”李小咏说完,朝林桦点了点头。
林桦翻开记录本,“嗯,小姑娘说好像看到了死者脸朝里倒在街边的长椅上。不过,她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街上有一家小酒吧,有时喝醉的客人会直接躺到长椅上不省人事,这种情况她见多了。”
李小咏接过林桦的话说道:“无法确定这名姑娘看到死者的时候,死者是否已经身亡。此外她也不记得具体时间,因此无法与死者的死亡时间进行比较。”
“监控呢,有没有拍到什么?”
“那地方正好是死角,处于监控的拍摄范围外。”
看样子查访群众毫无收获,吴斌皱起眉头。
“吴队,要不,在媒体上发布死者的照片,寻求公众帮助。”李小咏道。
“暂时不用,先等等医院那边的解剖结果。”吴斌说完又低下头看着桌面上几张死者的现场照片。
“哦,好的。”李小咏说着,仍然站在桌前。
吴斌抬起头,看了看两人,说:“怎么啦?还有事?”
“不,吴队。那我们现在”李小咏问道。
“先去整理一下有关证人的口供吧。”
两人应声退出办公室。吴斌叹了一口气。以往有些案件面向社会寻求线索时,常有大量热心群众来电,虽然提供的所谓线索,于案件侦破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还有大量无用的情报,但至少大伙儿有事可忙,全不像如今这样,只能被动等待。
但向公众发布死者照片,不得不考虑案件将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这么一具尸体。吴斌的目光重新落在照片中被害人血肉模糊的脸部,心里不由泛起一丝担忧。
这案子也许会成为悬案。
吴斌在办公桌前又耗了半个小时后,独自来到户政科。户政科科长老徐与吴斌是同一期进支队的。失踪人口的登记信息存储在户政科的数据库中,吴斌想确认看看死者是否为失踪人口。
当电脑屏幕上出现一行刺眼的“未找到匹配记录”时,吴斌忍不住骂了句脏话。用于检索的被害人脸部图像,是通过最新的计算机脸部还原技术模拟出来的,其原理是利用骨骼c脸型等信息重构人脸的图像。
“死者的脸部遭受重击,骨骼破坏较严重,况且还原技术本来就尚未成熟,效果还是很一般。”老徐安慰吴斌道,“不过,就算知道了死者的真实信息,也可能查不到。”
“哦,为什么?”吴斌问道。
“只有符合失踪立案条件的人,其资料才会录到数据库里。可是很多人失联超过一周,亲属才来局里登记,时间上严重滞后。”
停了一会,老徐又说道:“可是在十年前,只要失联超过三天,立马就有人来报案。老吴,你知道为啥吗?”
吴斌摇摇头,他知道老徐说话总喜欢卖关子。
“因为互联网啊,通讯手段多了呗。”看到吴斌还是一脸茫然,老徐继续解释说,“以前那会儿——也就是只有电话的时候,如果某人连续两天没接电话,他的亲属或朋友可能就怀疑他失踪了。现在有qqcsn啥的,很多人都用这些工具保持联系。而一个人好几天不回qq消息,没人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就导致了失踪登记越来越延后的现象。”
“不过说到底,我觉得是由于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减少的缘故。”老徐叹了口气,“——喂,你说,继续这样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