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汪仕容赴京护脉 吴三桂在滇封王(第1/4页)  昭武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撤藩令下到云南,全藩震动,部下咒骂声不绝于耳。吴三桂也很是震惊,他没有想到这么快!但很快又想到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吴应熊!他后悔没有趁上次六十大寿的机会把吴应熊留在云南。吴三桂忙叫来汪仕荣,令其星夜赶往北京,务必把吴应熊救出来。

    吴三桂南征北战几十年,麾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其中,有十三名上将最为善战,时人称之为十三太保:

    第一名王屏藩,吴三桂的义子,年纪很轻,三十出头,文武双全,一表人才,跨下白马,掌中红枪,所向无敌。人送外号“飞将军”。

    第二名胡国柱,有王佐之才,字擎天,有大志,善骑射,能诗文,顺治十一年中举。

    第三名马宝,淮国公。字城璧,山西人,打仗善用计谋,神出鬼没,有吕布之勇,敌送外号“两张皮”。

    第四名夏国相,吴三桂三婿,长相俊美,战备级军事和政治人才。

    第五名吴应麟,吴三桂侄子,都统,骁勇善战,是吴三桂得力战将。

    第六名高得捷,吴军中最捷出的水军指挥官,擅长以少胜多。

    第七名吴国贵,在关外即追随吴三桂,都统,大将,治军严,敢争战,善打硬仗。

    第八名郭壮图,吴三桂之婿,长相一般,腿短脖粗,矮胖身材。打仗是一把好手,是后期的实权人物。

    第九名王辅臣,绰号“马鹞子”,吴三桂养子。他面相白晳,身长玉立,眉若卧蚕,很像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又得“活吕布”之称号。时任陕西提督。

    第十名李本琛,西宁人,原在洪承畴帐下,后追随吴三桂。他文韬武略,样样皆通,时任贵州提督。

    第十一名吴之茂,辽宁锦州人,吴三桂的侄儿,骁勇善战。

    第十二名谭弘,四川万县人,原为南明总兵官,永历朝被封为“新津侯”。时任川北总兵官职位。有大将之才。

    第十三名郑蛟鳞,原明朝都同,松山之战时降清,时任四川提督。吴军帐下一员虎将。

    除了上面十三员大将外,吴三桂手下还有四位重要的谋士:

    汪良臣,字任荣。他能言善辩,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绰号“小张良。”

    方献廷,原明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智囊。

    刘茂遐,字玄初,他原是蜀王刘文秀帐下的幕僚,投奔吴三桂之后,待为军师,吴三桂尊称他为“刘先生”。

    胡守亮,自辽东起就追随吴三桂,是吴三桂的仁兄弟。陈圆圆能来到吴三桂身边,是由他出谋划策。

    是夜,平西王府灯火通明。虽然吴三桂早就在着手准备起兵事项,但他也没有想到撤藩令会下得这么快。于是,吴三桂紧急召集心腹商议起兵的各项细节问题。

    吴三桂:我上疏请撤,是给他康熙面子。现在撤藩令已经下来了,老夫本还想先礼后兵,但清人彻底忘恩负义,那也休怪老夫无情,兵戎相见。今晚召大家来,就是赶快把起兵的细节问题都定下来。先说咱们保着谁吧,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家意向如何?

    刘玄初:现在永历已死,我看应该从明室后裔之中选择一位血脉近的c贤明的宗室,立为新君,就像之前的弘光c隆武c永历那样。

    方光琛:永历虽然死了,但宁靖王朱术桂已经监国东宁,再立一个新君岂不容易造成矛盾?

    刘玄初:好像宁靖王没有正式宣布监国吧?

    方光琛:实质大于形式。宁靖王有监国之实而无监国之名。

    马宝:我看哪,不用那么费事,王爷应该效仿太祖朱元璋那样,不拘泥于“反元复宋”和“拥立韩林儿”,自己称帝,建立新的王朝。

    方光琛:那样不行,容易失去人心。我们还是得以恢复明室为号召,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