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撤三藩康熙力排众议 上血书莲儿大义微言(第1/3页)  昭武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三桂的种种反常举动,引起了清廷的怀疑。郝浴c杨素c魏裔介c傅弘烈c李堂c赵良栋c潘太邱c查容等人或以上疏或以告密的方式向康熙反映,吴三桂将要谋反。康熙也将三藩列为头等心腹大患,刻于宫柱之上,必欲除之而后快。三藩有前三藩后三藩之分,前三藩指福王c唐王c桂王;后三藩指平西王c平南王c靖南王,这里指的是后三藩。康熙认为吴三桂久蓄异志,撤亦反c不撤亦反,那还不如早撤,免得三藩开支巨大,朝廷负担沉重。可他又没有抓到三藩明显的把柄,正苦于没有借口之时,三月十二日,突然接到了尚可喜乞归辽东的奏疏:

    臣自奉命镇粤以来,家口日蕃。顺治十二年,曾具书请解兵权。部臣以地方未宁,俟后议。方今四海升平,臣年已七十,精力就衰,正退耕陇亩之日。伏念太宗皇帝时,曾赐臣以辽东海州及清阳堡等处地,今乞准臣仍归辽东,安插故土,以资养赡。计带两佐领甲兵及老犀闲丁,约二万四千有奇。沿途夫船口粮,请并议拨给。

    康熙见到尚可喜的奏疏,心里乐开了花,真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他立即批准了尚可喜的请求,并撤除了平南藩。

    消息传出,朝野震惊。此时吴三桂刚送走来自己六十大寿赴宴的儿子吴应熊,汪仕荣也刚从台湾回来复命。汪仕荣向吴三桂汇报了尚之信c耿精忠c郑经支持起兵反清的动向。吴三桂听了汪的汇报之后,心中又多了一分底气。他立即召来方光琛c刘玄初商量对策。“王爷,世子来密信了!”

    “念!”

    “是!”方献廷展信读道:

    康熙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千古暴君无人能及。父王若不早决断,则祸在日厉而至深!若举兵起事,则祸在眼前而甚浅。愿:父王为汉室江山着想,思之决断也!

    吴三桂:现在尚可喜突然自请撤藩,咱们撤不撤呢?

    刘玄初:尚可喜个老东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本意是自己回辽东养老,把藩位留给尚之信。没想到康熙一不做二不休,把藩位也给撤了。他愿意撤就撤吧,我们没有必要。

    方光琛:不可,王爷您也得上疏请撤。

    吴三桂:为何?

    方光琛:如今朝廷通告全国同意尚可喜撤藩,实际上正在下一道普遍的撤藩命令,虽未言明,但意在不言中。世子这次回来的时候就说,朝廷开始怀疑王爷了,所以我们也要主动请撤,避免怀疑。

    刘玄初:康熙现在正等着咱们上疏呢,你早上把请撤的折子递上去,晚上撤藩的命令就会下来,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方光琛:唉,这叫先礼后兵。如果王爷请撤,康熙他不允并好言慰留,说明他还念及旧情,咱们可先缓一些日子再说;如果他挽留都没有挽留就撤了,那就说明他果然忘恩负义c卸磨杀驴,他自己就先在道义上输了。到时我们再起兵讨伐,就更加名正言顺。

    吴三桂觉得方光琛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命刘玄初起草撤藩疏。

    七月十三日,吴三桂也上了一道辞藩的奏疏:

    臣驻镇滇省,臣下官兵家口于康熙元年迁移,至康熙三年迁完。虽家口到滇九载,而臣身在岩疆已十六年,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难报,惟期尽瘁藩篱,安敢遽请息肩!今闻平南王尚可喜有陈请之疏,已蒙恩鉴,请撤全藩。仰恃鸿慈,冒干天听,请撤安插。

    此后不几天,靖南王耿精忠也向清廷上了一份奏疏:

    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只以海氛叵测,未敢遽意罢兵。近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谕旨。优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余年,仰恳皇仁,撤回安插。

    吴三桂上请撤奏疏,是先礼后兵。吴三桂毕竟是清廷封的王,这么多年来又一只加官进爵,如果没有什么由头就贸然起兵,人们反而会骂他忘恩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