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论语》与养生(尧曰第二十)(第1/3页)  养生中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需要自己的拿钱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农闲的时候让百姓去做一些事情,老百姓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追求仁德就要节俭,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待人,无论对方人数多少,势力大小,都不会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政;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政;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政,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酷政。”

    这是孔子认定的合格的政治家的标准。一句话总结孔子说的五美,那就是怎么样做让老百姓心情愉悦。一句话总结孔子说的四恶,那就是怎么样做才能让老百姓不怨恨政府,让老百姓心情舒畅。这段话的意思和《论语》第一段话的意思有些近似,那一段话是让人要在生活中不断寻找快乐和不要生气,这段话是讲孔子的政治思想,是统治者怎么做能让老百姓快乐和不怨恨。

    没有要求一个领导者需要有多么高的智慧c多大的魄力c多好的沟通能力,而是努力做到让老百姓快乐,怎么样用简单的方法不花钱还能让老百姓感到快乐,让老百姓感觉快乐是最大的政治,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让老百姓快乐了,才能让老百姓更健康。这是孔子检验一个政治人物好坏的标准,也是检验一个政权好坏的标准。

    这段话里面有一句话不好解释: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大多数的解释是:想要得到仁就得到了仁,又有什么可贪的呢?这样解释不是很通顺,也让人不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追求仁德又得到了仁德的人,那一定是通过学习具有了仁德需要的品质。孔子认为仁德修养重要的是节俭,有仁德的人一定是具有节俭品质的人,拥有节俭品质的仁德君子怎么会贪婪呢?

    节俭对国家的统治者来讲更加重要,因为他们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贪婪的统治者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不知道节俭的统治者的是危险的。

    历史上以奢侈出名的皇帝要数隋炀帝,隋炀帝也是历史上非常有抱负的皇帝,做了许多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隋炀帝挥霍无度,不爱惜民力,横征暴敛,老百姓都非常怨恨他,最后导致政权的灭亡。

    隋炀帝到江都,送得多的升官,送得少的撤职。江都郡丞王世充送给他一个铜镜屏风,立即提拔当江都的副太守,历阳郡丞赵元楷献异味,马上升为江都郡丞。地方官尽量搜刮,制备礼物。江淮民众赋税奇重,生计断绝,采食树皮草叶,后来,树皮草叶吃光了,逼得人相食。

    隋炀帝要夸耀隋朝声威,利诱西域诸国入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