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用养生思维解读《论语》(微子第十八)(第1/3页)  养生中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c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景公接待孔子,说:给你像季氏上卿那样的待遇,有困难;给你上卿季氏和下卿孟氏之间的待遇。孔子说:我老了,已经不能做什么了。孔子于是离开了齐国。

    孔子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希望能有一个诸侯国能接受自己的观点,来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孔子对国家的大小并不在意,去过一些很小的国家推销自己的思想,待遇也不是孔子在意的东西。齐国这样的大国,国君承诺孔子的待遇已经很高了,孔子却不愿意留下来。

    孔子注重的是礼,齐景公对孔子的讲话却不符合礼。国家按礼治把官员分为几个等级,国君也不能随便改变等级制度,随意的改变礼治,那就是破坏礼治的行为,礼治乱了,一个国家就距离乱不远了。

    齐景公随意改变国家的礼治,不符合孔子的治国理念,这样下去齐国就要发生动乱了。按照孔子的危邦不入c乱邦不居的养生思想,孔子离开齐国也是必然的选择。

    齐景公在位时间长达58年,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长寿的国王,但是齐景公无视礼治,干了许多破坏礼治的事情,把王位传给了没有继承资格的小儿子,从此齐国就衰落了,君主失去了权利,成为名义的国家元首,国家权利落入田氏家族。

    一个强大的齐国,在齐景公的手里衰落了,和齐景公破坏了礼治有直接的关系。齐景公非常溺爱庶子荼。有一次,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荼骑在上面,景公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几颗牙给扯断了,但景公毫不生气。临终前,景公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大臣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孺子牛”一语即源于此

    打开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个朝代的灭亡的前奏都是礼治的混乱。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周公制定的礼治对周朝能长期的存在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周朝的后期礼治败坏,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坏乐崩的时代。

    秦朝灭亡是因为废长立幼c宦官专权;汉朝的灭亡也是外戚专政c宦官专权;明朝的宦官更是登峰造极,出现了魏忠贤这样的九千岁宦官,把宦官干政达到了荒唐的地步,魏忠贤以后明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灭亡;清朝的灭亡也是和內宫干政密切相关,久居在深宫的慈禧太后统治中国长达47年,就是在这47年里面,中国从一个强大的帝国成了世界列强宰割的对象。

    孔子对周礼非常的推崇,把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为克己复礼,把恢复周礼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孔子对礼如此的重视,不会自己违反礼,即便是面对巨大的利益,也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孟子也是非常推崇礼,孟子的《鱼我所欲》里面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对高官厚禄不辨别礼仪而接受他,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用处呢!

    富贵不能淫,真正能做到的很少,孔子不仅做到了,并且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也是孔子能称为圣人的原因,圣人能毫不犹豫的放弃普通人不肯放弃的东西。现在很多人放弃自己的原则向现实利益屈服,还会找借口自我安慰,有一句流行语: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孔子拒绝齐景公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一一一一克己复礼。

    孔子如此的重视礼,以至于孔子的学生都不理解他,认为孔子太不合时宜。一个国家礼治的缺失,就是衰败的征兆,这怎么能不重视;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礼的缺失会造成家庭的衰败;对一个人来讲,不讲礼则没有办法在社会上面立足,礼对个人的养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礼让人在日常生活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