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用养生思维解读《论语》(子路第十三)(第1/4页)  养生中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如果卫君让老师去治理国家,老师会先从哪里做起?孔子说:那一定先纠正混乱的名称。子路说:怎么能这样,老师您可真够迂腐啊!有什么需要纠正的。孔子说:子路啊,还是这么粗野。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不会去说。混乱的名字不纠正,那么说话就不顺畅;说话不顺畅,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就不能在社会上广泛兴起;礼乐没有被广泛传播,那么刑罚就不能适中;刑罚变来变去,老百姓的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因此君子对关于称呼的事情一定要重视,名称要可以顺畅的说出来,说出来的事情一定要可言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话,要求不敢马虎一点。

    子路在孔子面前说话非常随便,但是孔子也没有生气,只是感叹一下,然后认真的给子路解释。孔子没有端起老师的架子,居高临下和学生说话,学生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一些偏激的言论。

    孔子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弹琴c静坐,听孔子讲课是很快乐的事情。后来的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严肃,老师为了树立权威让学生害怕自己,学生害怕说错话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是学习不快乐的一个原因。

    孔子的治国理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名正言顺的名字,得到大家的认可;二是要大力普及礼仪和音乐;三是有适当的法律,法律既不能太严苛,也不能经常变来变去。连子路都嘲笑孔子的治国理论,理解孔子的人太少了,推行孔子的治国思想就可想而知了。

    名正言顺和治理国家有什么关系?关键点是顺,只有听着顺c说着顺,才能心里顺畅c心情愉快。心情愉快,办事情才会成功。

    清朝的王国钧就是吃亏在名字上面。同治七年科考,江苏人王国钧被初定为状元,但是他的名字给自己惹了麻烦。其实,国钧这个名字还是不错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赠樊著作》诗云:“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国钧者,国家重任也。可是,要把“王国钧”连起来读,就是“亡国君”的谐音,这可是皇家的大忌讳,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听到这个名字甚是不悦。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王国钧遂被降为第三名。

    有人因为名字吃亏,就有人因为名字受益。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因为名字受益的人,在大清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内忧外患不断,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政权岌岌可危。慈禧太后看到曾国藩的名字后,心里燃起了希望:国藩国藩,国之藩篱。曾国藩一路受到重用,和他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的明星都改过名字,名字不够响亮,演唱的再好也没有出名,名字一改就不一样了,名字让人喜欢,人也红的快。例如刘德华原名刘福荣,张国荣原名张发宗,改名让他们大红大紫,名字对人命运影响真的是很大。

    古人对名字格外重视,名字不仅要听着顺,还要寓意吉祥c符合易经八卦的理论。名字蕴含了太多的文化元素,不论是一个路名,还是一个地名,这些都和孔子的名正言顺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在孔子的治国理念中礼和乐的推广普及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放在了比法律更加重要的位置,很多人不理解,孔子的治国理念就是让大多数人快乐。封建王朝把礼和乐作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古代每个城市都建有鼓楼c钟楼,是儒家礼乐治国思想的体现。

    现在讲依法治国,把礼和乐放在了很次要的位置。礼成了人和人交往需要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