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歪风邪气(第1/4页)  岁月荒凉如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半个时辰过后,这三个人在堂屋里围着一张大方桌,分别坐了下来。

    武氏父母早已不在,大郎就是一家之主,理所当然地一屁股坐上了主人席位。大郎带头落座之后,武二郎不用任何人指点,紧跟着坐到了左首第一位。

    蒯飞的心里头始终惦记着水浒英雄排座次这么一个经典范本,心知这个时代的风气便是理应如此。讲究座次,这无疑是个很有内涵的传统国粹,必须认真加以观摩和学习。

    可是那水浒传毕竟是明朝的小说了,施耐奄的徒弟就是罗贯中,水浒传成书也就比三国演义早不了多少一点。施老师书中所描写英雄排座次的那些套路,真的是北宋风尚?不是大明风俗?

    仔细想想,施老师在这个细节上应该不会写错。毕竟他是个元末明初的退役武将出身,解甲归田之后客串成了大明写手。大宋和大明之间,其实也就只相隔一个元朝。蒙古人的大元帝国十分短命,对于元末明初的施老师而言,大宋其实是刚刚过去没多久的事情,施老师写起来应该是相当的贴近真实。

    所以,武二郎坐上左首第一位,想来也是很符合宋时规矩的。

    就好像电影里蒋校长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景,校长大人当然是坐在横头主席位上,长长的会议桌两边坐着两排国一军一将一领。大种花家每一个小地主家里,在堂屋里落座的时候,都是同样的套路。

    主人坐在上方主席位。

    自家人按长幼尊卑的次序,一顺风地坐在左手边。倘若有宾客来访,宾客也要按照地位尊卑的次序,一顺风坐在右手边。

    此刻武家并没有任何来宾,二郎是自家兄弟,并非什么稀客,所以他不耐烦等待大郎夫妻两个招呼,自己径直就坐到了左首第一位。

    这些都是蒯飞感觉可以接受的大宋日常,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潘金莲鬼神神差地,紧挨着武二郎,在武二郎的下首坐了下来。

    这场面看起来就让人感觉非常难受了。

    蒯飞的脸色顿时就变得相当难看!这也太扯了吧?大郎跟二郎基本上是挨着坐的,中间只隔着桌子的一个拐角。这潘金莲不来坐在自己老公的身边,倒远远地跑去另一端,隔着一个武二郎,与武大郎遥遥相望。

    我读书少!我个子矮!我天性懦弱!你们不要趁机欺负我啊!九娘你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傍上二叔?你这么x气外露,街坊邻居们知道吗?程颐老师知道吗?大宋伦理允许吗?

    话说这年月包拯c王安石c司马光是早就入墓了,苏东坡却还没有死。朱熹还没有来得及开创白鹿书院。程颐却已经在朝中当上了大官。

    只是这程朱理学的伟大奠基人程颐先生,此刻并不在汴京。程颐大概就是不久前刚刚被蔡京摆了一道,明升暗贬,远远地调任到了陕西省西安京兆府。

    程朱理学已经露出了峥嵘的苗头,暂时被蔡京一伙儿打压着,尚未形成太大的气候。

    总之,蒯飞此刻身为武大郎,对潘金莲如此明目张胆地x气外露很看不惯,他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绑上了程朱理学的战车,坚决抵制北宋妇女界目前的歪风邪气!

    蒯飞此刻就在琢磨着:这话究竟应该怎么说出口呢?武大郎不过是一个蒸馒头的布衣厨子,嘴里头忽然说出些程颐先生尚未推广的伦常理学思想,以此来教育不知廉耻为何物的潘金莲女士,这么玩,真的合适吗?

    却没想到武二郎主动帮他解了这个围。

    潘金莲的身子软绵绵的,眼看就要倚在二郎的肩膀上。

    二郎推开椅子,霍然跳了起来。

    一本正经地冲着嫂子拱手作揖,口中言语道:“俗话说长兄如父,现如今爹娘不在了,哥哥就是这一家之主,嫂子便是主母。还请嫂子上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