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7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阿击退。没多久,英军又攻打吴淞口。

    道光惊惧jiāo加,任命宰相奕经为总司令,率领两万精兵和英军作战。1842年春,奕经率领两万大军围攻宁波的一千英军,却被英军打得一溃千里,奕经本人侥幸逃了出来。随后英军长驱直入,攻占了上海和江苏镇江,把军舰停泊在南京的江面上。璞鼎查此时非常嚣张地对道光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接受英国提出的条件,将下令大pào轰击南京城。

    此时,道光已经顾不得天朝上国的面子了,江山要紧,保命要紧,派人前去和英军谈判,接受英国的条件,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赔偿英国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割让香港全部主权。更过分的还在后头,《南京条约》有一些附加条约,这些附加条约完全无视中国主权,规定:英国人与中国人如果发生纠纷,不受中国的司法审判,而由英国领事来审判;英国军舰可以停泊在五个通商港口;英国在五个商埠里可以创建租界,租界如同英国本土;中国以后提供给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应该同时给英国一份。

    在《南京条约》中,中英双方对鸦片都只字未提。英国作为当时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正式的条约中不方便将鸦片写进去,英国当局很清楚,这么做的话必然会留下污点,而且会遗留下很多麻烦,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是任其在yīn暗处发展。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争。

    英国实际参战的兵力大概在七千人,加上一些辅助的和补给的不超过两万。中国能够调动的兵力号称有八十万,是英军的数十倍,然而在装备和组织上却远远落后于英军。中国军队的抵抗也不能说不英勇,像两江总督裕谦、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这样的高官都先后壮烈殉国。

    在努尔哈赤时代所向无敌的八旗军怎么这么不堪一击呢?明朝末年,海盗头目郑芝龙指挥的海军就曾全歼荷兰舰队,后来荷兰舰队再次跟郑氏海军PK,又一次输给了郑氏。李约瑟认为,明代海军战斗力超过了欧洲国家的总和,而西方列强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就赶超了中国。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对中国落后于时代的惩罚。

    第十六章 失败但不屈服

    广州人自古就有一股血xìng,清军失败之后,他们早就对清军的无能和英人的霸道极为愤慨,大呼:英国人侥幸获胜,还真以为中国人软弱可欺啊!一些被欺负的广州人发出这样的喊声:“英国人焚烧我们房舍,jiān污我们妻子,杀害我们父兄,此仇不共戴天。”

    亡羊补牢

    这次失败对道光的打击是沉重的,天朝上国的美梦第一次被打破。道光自幼接受的是清宫严格的家庭教育,祖先们文治武功的故事犹在耳边,和康熙乾隆等开疆拓土的雄主相比,他有一种沉重的耻辱感。

    道光一向把天朝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经过这次打击,一段时间内道光情绪变得低落而消沉。但是他毕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接受的家教都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这些东西。所以,他努力从消沉中振作起来,认真反思这场战争。道光对西方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我们不能期望他总结出什么深刻的教训,他意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海防力量的薄弱,这已经不错了。

    海防废弛的原因是什么呢?道光有自己的看法:泥守旧制。防护弱是因为多年来一直固守旧制,从没有改变。所以道光得出结论:要想整顿海防,必先从革除旧制开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道光对沿海各将军、副都统、督抚、提镇发出诏谕,要求各海口加强防御,因地制宜,进行变通,所有战船上的大pào和qiāng支,应该有增无减,而且要选择制造精良、方便实用的武器,而且各路水师要加强训练。道光要求沿海的督抚根据岛屿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