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9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声音,乾隆一行人身着朝服缓缓步入太和殿。随后,乾隆坐在金龙宝座上,太子永琰则西向侍立。

    音乐停止后,殿外传来清脆的鞭pào声,随后殿内奏响庆典音乐。永琰带着文武百官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两位大学士宣读表文,读完之后,大学士将“皇帝之宝”跪递给乾隆,乾隆接过宝玺之后,亲手将这象征着帝王权力的宝玺jiāo给永琰。永琰接过之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宝玺jiāo给身边的大学士。

    禅让大典结束后,就是隆重的登基大典。典礼完成之后,接下来便是一些加恩赏赐、赦免、赈济孤寡等措施了。

    随后几天就是吃吃喝喝的事情了,皇宫里吃吃喝喝跟其他地方吃吃喝喝没啥区别,只是礼仪烦琐一点,美酒佳肴丰盛些。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举办了盛大的千叟宴。千叟宴在康熙朝时就举办过两次,分别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和六十一年(1722年)。不过,乾隆举办的千叟宴奢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康熙。乾隆也举办过两次,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还有就是这次了。

    这次参加宴会的有三千零五十六人,列名邀赏的有五千人,合计八千多人。参加宴会的老人至少要六十岁,因为这是一个以老人为主题的宴会。参加宴会的,年纪最大的是一百零五岁的郭钟岳,在子孙的搀扶下赴宴。其间,乾隆亲自赐酒给一品大臣以及年满九十岁以上的长者。

    与此同时,国家的年号已经改为嘉庆了,嘉庆钱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似乎新皇帝可以一展抱负了。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形式。

    乾隆禅位只是形式,一个做了六十年皇帝的人,对权力太熟悉了,一时让他jiāo出权力,他没法适应。

    他很早就表示:“归政后,如果遇到军国大事和用人方面的要事,还是不能不过问的。新皇帝刚即位,有很多地方不懂,所以还需要教诲,每天都来朕这里听政。”

    退位后,和建议乾隆仍然自称“太上皇帝”,而嘉庆则称为“嗣皇帝”,乾隆愉快地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以后,乾隆还是皇帝,嘉庆不过是一个见习皇帝。

    乾隆还要求年号共存,他在退位诏书中写道,退位以后,宫廷中仍用乾隆年号,地方各省用嘉庆年号。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二十日,湖广总督毕沅征剿白莲教起义时,上了一道奏折,在奏折末尾写下了“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注盼捷音”的话,这本来是祝福歌颂的套话。但是敏感的乾隆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毕沅将歌颂嘉庆的话放到自己的前面,分明是没分清主次。此时,乾隆刚jiāo出皇位二十天,立即大动干戈,下旨斥责毕沅,说军国大事自己仍旧亲理,嗣皇帝不过聆听教诲,学习经验。毕沅不遵旨办事,是不是有什么意见?

    乾隆几乎把一切权力都紧紧攥在手中,嘉庆只好夹着尾巴做人,每天对乾隆毕恭毕敬俯首帖耳。以至于外国使者看到这一幕,不明白嘉庆为什么整天不做事,只顾宴饮游乐,侍奉太上皇的时候,太上皇喜悦他也喜悦,太上皇笑他也笑,形同牵线木偶。

    嘉庆皇帝忍耐功夫很强,也是个孝子,他不仅在乾隆面前低声下气,在和面前也大气不敢出。表面上嘉庆对谁都彬彬有礼,实际上内心有太多不快,他把这些全都藏在心里,颇有勾践卧薪尝胆的风范,只不过嘉庆没勾践那么狠。

    忍了三年多,终于等到了乾隆归西的那天。弥留之际,乾隆仍然抱怨说:“可惜军务没有处理完,留下了大遗憾。”临死前,乾隆紧紧攥着嘉庆的手,眼睛望着正在jiāo火的西南方。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嘉庆和终极PK

    嘉庆可能是清朝品德指数最高的一个皇帝,他像祖父雍正一样勤政,品行端正,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