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4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代就有了铁饭碗。心思不可谓不好,可惜急功近利往往坏事。

    乾隆并没有明确批准杨佩之出征缅甸,但是大家看到乾隆的谕旨,以为是让杨佩之便宜行事。许多将领急不可耐地孤军深入敌境,结果大家发现缅甸并不是软柿子,清军作战接连失利。杨佩之非常惊恐,他怕乾隆降罪,竟然谎报大捷。杨佩之可能忘了清朝有密折制度,明朝皇帝好煳弄,清朝皇帝自从雍正以后就很难煳弄了。乾隆很快得知实情,将杨佩之革职,押送到京城,最后赐死。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任命大将明瑞为云贵总督。这次,乾隆明确告诉明瑞,主动征讨缅甸,“一定要挽回面子,什么都可以损失,面子一定不能损失”。乾隆是最爱面子的一个皇帝,明瑞的责任是为皇帝挽回面子,是的,一场因为面子而引发的侵略战争。缅甸人如果知道真实原因,一定叫苦连天,早知道这样,我们给你面子就得了,何必来真的。

    明瑞是块打仗的料,他刚到缅甸,就一展犀利风采,接连打败缅甸军队。最后,一直打到缅甸首都阿瓦附近。也许是因为太犀利了,他似乎忽视了粮草问题,孤军深入后,补给不够,结果反被缅甸军队围了起来。另外一个将领额勒登额距离明瑞两百里,看到明瑞被包围,居然不去营救,因为他跟明瑞的关系不太好。

    陷入绝境后,明瑞没有慌张,他带领少数人殿后,掩护大军突围。突围成功后,明瑞居然主动自尽。乾隆闻讯,非常震惊,立刻杀掉额勒登额等人,祭奠明瑞。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派大学士傅恒为征讨缅甸统帅,开始了第四次征缅之旅。傅恒到了缅甸之后,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但是不久士兵们染上瘴疠,死伤大半。傅恒本人也染病,卧床不起。这时,阿桂立了大功,为乾隆挽回面子,他截断缅甸粮道,缅甸只好派人求和。乾隆也耗不起,对方求和其实也是给自己台阶下。双方达成协议:缅甸按时给清廷纳贡,清军归还攻占缅甸的领土。

    就这样,历时四年,用兵几十万,耗银一千三百万两的缅甸之战结束。如果要给这次武功打分的话,最多是一分。这是一场典型吃力没讨到好处的战争,耗费巨资不说,损伤大量优秀的将士,国威受损,最后貌似缅甸臣服了,要定期纳贡,但估计纳贡的收入比起付出的代价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能给一分,这一分没其他的意义,就是总算挽回了点面子。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实际利益固然重要,但面子也不能不要。

    弹压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起义发生在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

    林爽文原是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人,乾隆三十八年跟随父亲移居到台湾。四十九年三月,林爽文加入天地会。由于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很快就成为天地会的领袖。林爽文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大哥,在他的领导下,天地会日渐强大。

    天地会的发展,引起了台湾官府的注意,随即官府展开搜捕。林爽文没有坐以待毙,他纠集了两百人,推举年长的刘升为盟主,揭竿起义。就这么两百人,居然一举攻破清军的大墩营地和彰化府,全歼大墩清军,杀掉彰化知府、同知等官员。

    消息传到京城,乾隆惊骇不已。当然,乾隆不是被叛军的气势震动,而是惊叹这些“暴民”的胆子。在乾隆眼里,林爽文之流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轻松弹压下去。乾隆指示福建水师提督黄士简和台湾总兵柴大纪全力进剿,一个不留。

    攻破彰化县之后,刘升无法服众,大家推举林爽文为盟主兼大元帅。林爽文等人显然不是乌合之众,他们甚至连年号都想好了顺天,摆明了要跟乾隆争夺天子之位。

    林爽文随后将义军一分为二,一路由王作带领,主攻淡水;一路由林爽文亲自带领,主攻诸罗。柴大纪派兵堵截,可惜挡不住义军。台湾岛的驻军都是从内地调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