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3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十日,阿睦尔撒纳启程前往热河行宫觐见乾隆。他心里打定主意,借此拖延时间,把家人转移走。根据俄国的史料记载,阿睦尔撒纳截获了乾隆给将军们的“书信”,内容无非是限制和监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本想让乾隆同意他当准噶尔首领,看到这些信后他知道这个想法不可能实现了,于是才下定决心叛逃。

    逃跑是不能走正路的,阿睦尔撒纳很懂得这个道理,于是绕道额尔齐斯,沿途抢掠。乾隆正在木兰秋的时候,忽然得知阿睦尔撒纳叛逃的消息。不久,乾隆又得知阿睦尔撒纳准备攻打伊犁,于是任永常为定西将军,锐意剿匪。

    阿睦尔撒纳回到准噶尔后,极力煽动各个台吉叛乱。定北将军班第和参将大臣鄂容安率军从伊犁撤退时,被叛乱的厄鲁特部落围住截杀,班第拼死力战,最后自尽。鄂容安本是鄂尔泰的儿子,一介书生,当此情景也只好选择自杀,可惜他迟迟下不了手,只好闭上眼睛,让仆人动手。萨喇尔逃到崆吉斯河,最后还是被厄鲁特俘获。

    一战定江山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乾隆在前往祭奠孔庙的途中,接到了一个天大的喜讯,阿睦尔撒纳被策凌擒获了。可惜,乾隆进入山东境内,才知道这竟然是个误报。其实,这只不过是阿睦尔撒纳的缓兵之计。空欢喜一场,乾隆很生气,下令将策凌和王保等人治罪,任命达勒当阿和哈大哈分兵擒拿阿睦尔撒纳。

    这一年,喀尔喀的和托辉郡王青滚杂卜也发生了叛乱,哈大哈率领的北路军只好后撤。由此,清军后方的补给线被切断,前线清军的命运岌岌可危。喀尔喀大有“崩溃”之势。准噶尔全境已陷入混乱之中,许多台吉纷纷作乱。这些台吉中,最让乾隆憎恨的是厄鲁特部落,这个部落生xìng贪婪残暴,反复无常,忽叛忽降。乾隆要求清军不惜一切代价追杀此部,所谓不惜一切代价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结果,还没有叛逃迹象的和硕特汗沙克都尔曼济及其下属首先成了清军刀下之鬼。

    沙克都尔曼济部下有七八千人,本来已经奉旨暂住西路军军营巴里坤,打算明年再迁回故地。没想到准噶尔和喀尔喀叛乱成风后,乾隆已是草木皆兵,密示西路军大将雅尔哈善,如果发现沙克都尔曼济有可疑的地方,可以乘其不备,全部捕杀。

    十二月十六日,这天大雪纷飞,气候寒冷。雅尔哈善不知道从哪里获知沙克都尔曼济跟已经叛乱的扎那噶尔布通气的消息,雅尔哈善认为,沙克都尔曼济叛乱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遂于当天晚上带兵来到沙克都尔曼济的牧场,后者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好酒好ròu招待雅尔哈善等人。没想到,雅尔哈善吃饱喝足以后,半夜起来一刀把沙克都尔曼济解决了,还杀了他部落里四千人,余者全部俘虏。

    乾隆认为雅尔哈善办得好,授予他内大臣头衔,给他封一等伯。但是根据礼亲王昭的记载,事情真相却不是这样的,雅尔哈善之所以捕杀沙克都尔曼,一方面是为了邀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饷,立功后可以向乾隆伸手要钱。据昭记载,雅尔哈善回来后,祭奠祖庙时说了这样的话:“李广因为杀降没有封侯,最后失道自刎,现在我的罪过比李广还要重,反被封为一等伯,连祖宗都不吃我的贡品!”

    后来,雅尔哈善果然因为贻误战机被乾隆杀了,正印了那句话,杀降不祥。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乾隆任命亲王成衮扎布为定边将军,车布登扎布为左副将军,兆惠为右副将军。在出征前,乾隆下了一道非常yīn险的命令,凡是厄鲁特投诚的人,立即将他们头领解送到京师,其他人等也要迁到内地。乾隆说,等我军到达了巴里坤,就可以对这些投降的人分别处理,所谓分别处理,无非就是杀掉成年男子,然后将女人和小孩赏给有功的官兵。

    厄鲁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