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大清风云全8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地批驳所谓的“七大恨”,末了还对他说,想要钱自己赚去。

    皇太极这哥们是个锲而不舍的人,看目的没有达到,又给袁崇焕写了一封信。他竟然耐心地把袁崇焕批驳“七大恨”的理由又重新批驳了一遍,感觉两人像打笔仗一样,估计皇太极也有文人天赋。批驳完之后,皇太极口气小了点儿,说钱你们是必须给的,如果觉得多的话我可以减少一半,这些钱是补偿我精神损失的。

    皇太极一边和袁崇焕书信jiāo流,一边指派二贝勒阿敏攻打朝鲜,皇太极这人真不是一个闲得无聊就想跟人玩文字游戏的人。他和袁崇焕写信的真实目的已经暴露了,并不是真想要什么钱,而是先稳住明朝,好集中精神打朝鲜。

    天启七年(1627后)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鲜。朝军的表现没有出现意外,一个月后,平壤失陷。朝鲜国王以极高的办事效率臣服于后金。

    明朝眼睁睁地看着朝鲜这个情人投入后金的怀抱,没办法啊,今非昔比,以前是财大气粗的大亨,今天只是个温饱都难解决的工人。后金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等振作之后再来收十你。

    这事一出来,袁崇焕就知道皇太极不可告人的秘密了,原来皇太极这个人搞政治还是棋高一着啊!在政治上,袁崇焕和皇太极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一点甚至都不需证明,从袁崇焕后来的下场就知道。

    袁崇焕终于知道皇太极有多yīn了,原来这家伙是想先解决朝鲜,再来解决自己。袁崇焕立即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严词质问,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呢?一边写信说修好,一边又攻打我们大明的附属国。你不是讲诚信吗?你的诚信哪里去了?老兄,我奉劝你不要活在过去的“七大恨”里,要开阔心胸,展望未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说是吧,做人得看开点儿,要以和为贵。

    袁崇焕也没闲着,一边跟皇太极书信往来,一边下令修固城墙。袁崇焕修的可不只是宁远城,他修的是宁远的前哨锦州城。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袁崇焕别出心裁,把几万民工直接调到锦州。除此之外,袁崇焕还主动出击,占领之前沦陷的一些城池,像大凌河、前屯、中后所、中右所之类,将防线全面加固,恢复了关外的屏障。

    修城池不够,袁崇焕还召来了大量的农民,对他们说:“只要你们在这里定居,就可以免费得到地。”这么做的好处是老百姓种田积极xìng高,城内的军粮就多。再加上大家都把这块地方当作自己的家,敌人来了肯定是拼着老命抵抗。

    这些事当然也逃不过皇太极的眼睛,所以又轮到皇太极痛斥袁崇焕不讲诚信了。

    双方都不讲诚信,怎么办?只能打了,有时候诚信也是打出来的。

    忽悠整忽悠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六日,皇太极率领六万大军,从沈阳出发,向锦州进攻。著名的“宁锦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踌躇满志的皇太极并不清楚等着他的究竟是什么。

    说实话,一向能忍的皇太极这次做得有点儿急躁了。但他也是有苦衷的,因为新一轮的饥荒又来了,不抓紧时间赶快抢劫一番,估计老百姓温饱都成问题了。再加上袁崇焕正在修筑关外防线,等他修得像磐石一样坚固,以后打起来就更困难了。

    为了粮食,大家把命豁出去。皇太极号召八旗子弟。

    为了粮食,大家一定要赶走奴贼。袁崇焕动员大家。

    应该说在开打之前,袁崇焕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先说天时,在辽东垦殖多年,粮食都很充足,后金却发生了饥荒;再说地利,城池都已经修得差不多了,我们居高临下守城,还怕你们不成;最后说说人和,宁远之战后,袁崇焕的威信和人气急剧攀升,可以说,袁崇焕发话,比皇帝还管用,大家信他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