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雍正帝很杰出(第1/2页)  历史大不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国祚往往超不过一百年。因此有了“胡运不过百年”之说,但清朝却是一个特例,国祚不仅超过百年,更是跨越四个世纪,长达两百六十七年之久。

    是什么原因让清朝摆脱“胡运不过百年”的魔咒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清王朝实施了“剃发易服”的政策,断了中华千年道统从思想上奴化了汉人。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没有怎么做,因而在建立不足百年之时便被汉人推翻掉。其实,清朝之所以存在很长时间,很大原因是雍正帝的励精图治和力挽狂澜才使清王朝强行续命二百年。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通常被认为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性情最为暴戾,手段最为残忍的君主。雍正被黑化的十分严重,他杀兄弟c杀功臣的冷酷无情一直都是他鲜明的标志。他名声最臭,包括来位不正和无头死因都让雍正的形象一直灰暗不已。更甚者把他描绘成一个绿帽王,说乾隆不是雍正生的而是一个汉人的儿子。但当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在治国理政方面,雍正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帝王。是很多帝王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首先,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君主。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了。众所周知,康熙是一位圣君,勤勉国事。但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期间所批阅的奏折都没有雍正在位十三年所批阅的奏折数量多。其勤政形象由此可见一斑,雍正绝对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了。

    据传,雍正每天只休息四个小时。晚上十二点睡觉,早晨四点起床可是工作。并且不出巡c不狩猎,一心专于国事政务。就是放在青年人身上,这样的工作模式也是超负荷的,何况当上皇帝的雍正已经步入中年了。

    人们口中通常说“康乾盛世”,往往忽略掉雍正在康熙和乾隆之间承上启下的价值。相比在位六十一年的父亲康熙和掌权六十三年的儿子乾隆,雍正短短十三年的帝王生涯显得微不足道。再加上康熙c乾隆都是好大喜功的人,东征西讨炫耀武力,显得雍正只是一个守成之君。很多人都说,雍正遇到了一个好父亲和好儿子,他们开创并延续维持了这盛世,让雍正得以轻松成为盛世之君。

    其实不然,雍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轻松。康熙和乾隆应该感激雍正才对,而不是雍正沾了他俩的光。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是雍正让“康熙盛世”继续延续了下去,扩展成为了“康乾盛世”的。

    康熙皇帝虽然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但和众多长寿帝王一样,执政后期出现了执政能力退化的现象,晚年危机四起。“九子夺嫡”让他心力憔悴,再加上年龄大了,精力也没有以前旺盛了,对国家的管理也开始放松了。于是结党营私c贪污腐化c财政空虚等问题日益严重。而康熙爱名,以宽仁治国,对这些严重问题未能严肃处理也使得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到了晚年,再加上西北用兵耗费巨大,偌大个国库就剩下几百万两银子了。盛世已是有名无实了。

    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已经出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c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若大清王朝就这样下去,“胡运不过百年”的谶语又要再度应验了。可是雍正帝继位后对国家所面临的危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兴利除弊,使国家重新焕发活力。将大清国运又再度延长,也将父亲开创的盛世再度延长。

    雍正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改革囊括社会方方面面。财政税收方面,他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制度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来巩固统治。摊丁入地,不仅减轻农民负担,而且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火耗归公,从根本上断了地方官贪赃枉法c巧取豪夺的路子,充实了国库。

    军事方面,创立军机处,使封建皇权达到顶峰,皇帝行使权力更为方便。

    民族问题方面,实行改土归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