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司马光是庸臣(第1/2页)  历史大不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司马光,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砸缸救友”和主持编撰《资治通鉴》这两个故事了。

    不错,“司马光砸缸”在中国家喻户晓,司马光则是留给世人以“神童”的形象。他不辞辛苦,历经十九年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为史学界c文学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为人孝顺父母c友爱兄弟c忠君报国c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c温良谦恭c博学多才c刚正不阿。儒家更是把司马光奉为圣人,与孔子c孟子并称为儒家三圣。

    司马光是当时很多人追捧的对象,许多人都崇拜他c敬仰他。可是他却是大宋王朝的掘墓人,以致外族南侵,大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也使得自靖康之后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汉族一直饱受少数民族压迫,抬不起头。

    如若司马光一直专心治学c修身养性,足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可与司马迁c朱熹一样成为文人楷模。可是他偏偏要参与政治,误了自己误了国家。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以“弱宋”的形象存在的,宋朝是许多中国人都瞧不起的朝代。究其原因就是由赵匡胤所制定的“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国策所致。赵匡胤以武将身份篡夺皇位,自然担心有人向他一样黄袍加身。所以对武将和地方多加限制,以维稳统治。

    可是到了宋朝中期,五代十国的乱局早已归入历史,正统观念又重新树立起来并且深入人心。赵宋王朝再也不用像开国初期那样对武将防的太紧,对地方限制太多,以致国防实力羸弱屡遭外族入侵而不能敌。

    到宋神宗即位后,宋朝财政亏空严重。广大农民也因受不了豪强兼并c高利盘剥和朝廷赋税徭役的加重,在多地暴动反抗。再加上西夏c契丹屡屡犯边,大宋王朝正值内外忧患c积贫积弱c内外交困之际。神宗便对先代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有意变法以壮大宋朝实力。

    所以力排众议大胆任用王安石开启了历史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一直以来都受到极大的争议。当然笔者也承认王安石变法过于急躁,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的确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在当时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司马光却装作没有意识到大宋王朝这巨大的危机,坚决反对变法。他反对的借口有两个,一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二是:说王安石变法把本该属于百姓的财富强行掠夺到了国库,容易激起民变。

    第一句话便足以证明他的迂腐,不知变通的愚庸。要知道世事无常变化万千,不同时代要有不同时代的治法,怎么可以墨守成规呢?

    王安石的思想大致是“国本位”,认为国弱则民定弱,所以要首先让国家强大起来,再谈人民福祉。而司马光认为“民本位”国家不应太过扰民。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安石的做法是对的。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重掌朝政,变法尽遭废除。北宋又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困境,以致于金兵长驱直入南下入侵,灭亡北宋王朝。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北宋的皇族c官吏c百姓都惨遭羞辱c抢夺和屠杀。王朝百年来积累的财富珠宝c古董字画都被掠夺一空,百年的繁荣毁于一旦。司马光的“民本位”不但没有得到实现,反而害国害民。

    在宋神宗去世后,变法和变法派都失去了这强而有力的政治保障。新皇帝年幼,司马光得到高太后赏识重用,执掌朝政,俨然成为大臣之首。他上台后立马下令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无论好坏。只是为了那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

    司马光掌握朝政大权之后,开展了针对当年改革派一系列的打击报复,甚至是同情改革派的中间人士也遭到了打击,如苏轼只是认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