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青山僧(第1/2页)  醉狐夜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年间,有和尚西来,自言:名青山,蜀地人。曾云游四方,见东方有祥瑞之光,至归德府闫家集,双手合十跪地礼拜。后住进了西城门月城内的伏魔庙中。伏魔庙南有眼八角井,不知何时所挖。就在青山和尚住进来当夜,井中巨响不断,火光冲天。次日晨,众人到井边一看,井壁融化过半,如琉璃一般晶莹剔透。青山和尚平日里见人恭谨,与常人无异。

    李绍祖,归德府人,十岁丧父,其弟继祖刚满周岁。母亲张氏勤俭持家,坚守节操,抚养二子。绍祖十八岁在开封府医馆学徒期满,回归德府执业。明朝末年,清军攻破归德府,绍祖背起母亲就逃到出城外。慌乱中继祖被清兵掠走,数年没有音讯。张氏思子心切,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兵荒马乱过后,绍祖搀扶母亲张氏来伏魔庙上香,为继祖祈求平安。

    伏魔庙供奉的本是三界伏魔大帝关羽,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和尚,后来改成了佛c道合一的寺院。始为“伏魔禅寺”,在城东西门月城里各有一座。山门正面是大雄宝殿,供彩塑释迦牟尼佛c宝光佛c弥勒佛各一尊,后院正中沿阶而上设有真武大帝c关帝圣君的殿堂。母子二人把诸神挨个拜了一遍,出门的时候张氏心中凄苦,不由得哭出声来,这时遇见了青山和尚。青山问绍祖二人何事如此悲伤,绍祖就把弟弟继祖被掠走一事告诉了青山和尚。青山又问绍祖可愿吃斋念佛,绍祖说如果我弟弟能回来,我愿长斋终身。青山和尚让二人回去,说百日后定有音讯。

    绍祖回家之后,每日吃斋念佛,睡前祷告上苍,如此过了三月。一日梦中遇见了青山和尚,青山告诉他,你的弟弟如今在桃源为僧,思乡情切,三日后必有信至。果然如青山和尚所言,三日后驿站送来一封书信,正是继祖所写。绍祖随即去了桃源,接回了弟弟。张氏的眼疾也不治自愈。这时距继祖被掠走已有十年的光景。

    此事口耳相传,青山和尚名声大噪。到伏魔庙上香的民众与日俱增,小小的月城之内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话说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可是青山和尚却躲了起来。弟子问其故,青山说,上香之人多为名利时运而来,无有悲苦之人。

    顺治十一年冬日黄昏,庙外人群散去。青山和尚从禅房走出来,坐在山门的台阶上。远远就看见一行人出了西城门,朝着伏魔庙走来。青山起身回到了庙里,就听见一个声音说道:侯府侯公子前来拜会青山大师。青山回头看那位侯公子年纪才三十多岁,却身形佝偻,印堂发黑,目光呆滞。侯公子身后,还有一些起起落落的小旋风吹动着树叶。青山和尚猛的一惊,心想一个人身后有如此众多冤魂索命,该是造下了多大的罪孽。就示意弟子,让他们主仆进来,带进了禅房。

    走进禅房,还没等青山开口,那侯公子就说道:弟子姓侯,名方域,就住在这归德城里。久闻大师精通佛法,威名远播,想请大师指点迷津。青山没有回话,再示意弟子将仆人带出禅房。两人退下后,青山回头对侯公子说道:我看公子还不到不惑之年,已是心力憔悴,恐怕病入膏肓,命不久矣。那侯公子说道:大师果然是高人,我自知罪孽深重,还望大师救我一命。这时庙外风声大作,如同千万人哭喊声汇聚一起,让人不忍听,又不得不听。青山说:公子可听见庙外有哀嚎之声不绝于耳。侯公子强作欢笑说道:哪来的哀嚎之声,分明是风大罢了,大师真会说笑。青山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公子好自为之,把主仆送出庙外,风声骤停,那些起起落落的小旋风吹动着树叶又回到了侯公子的身后。望着侯公子远去的背影,青山和尚又摇了摇头。弟子问青山为何不救。青山说:此人虽满腹经纶,明辨是非,却仕途之心不灭,为一己之私,造下万千罪孽,至今还不思悔改。我若救他,天理难容。

    次日凌晨,侯公子吐血而亡。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