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一章 周易爻辞(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一日,定襄,大明宫,思政殿。

    徐安端着一盏银耳百合汤,微躬着腰,一路从殿外低着头走了进来。

    安懋正面容沉静地盯着面前的一份折子,他听到动静,本能地抬起头来,入眼便是徐安战战兢兢的小心情状,不禁笑道,“怎么了?”

    徐安轻轻地将手中的百合汤搁到了安懋手边,低声道,“宋士谔大人求见。”

    安懋随手拿起了百合汤道,“且先让他去清宁宫陪皇后说话罢,”他舀了一匙汤,“朕批完这些折子就过去。”

    徐安低眉道,“宋大人说,是有关四皇子的读书事……”

    安懋眉头一挑,翻起眼皮觑了徐安一眼,“平日倒少见你为外臣说话,”他抿了口汤,“今儿是怎么了?”

    徐安心下一怔,忙躬下身道,“奴才以为宋大人为四皇子之师,便应……归为内臣一流,又见宋大人似乎言辞急切,这才多嘴为宋大人陈情了一句……”徐安一边说,一边偷眼打量安懋,见安懋慢条斯理地喝着汤并不发话,忙又往下跪去,“奴才知错,今后再不敢在圣上跟前多嘴了……”

    徐安移一面口中道着“知错”,一面抬手就往自己脸上扇去,未及触掌,就被安懋出声叫住了,“行了,四皇子的功课要紧,”他搁下汤碗,“宣宋士谔进来罢。”

    徐安应了一声是,立时从地上站了起来,朝殿外走去。

    安懋复低下头去看折子,阅了不过几行,就听见宋士谔立在殿下的道礼声,“小臣宋士谔恭请圣上金安。”

    安懋没叫起,目光在方才阅过的那几行末尾词字上流连了一会儿,又听宋士谔开口道,“小臣不才,今日与四皇子论《周易》,自觉有几句说得不通,有负圣上提拔之恩,故特来请罪。”

    安懋又静静地待了片刻,余光见宋士谔作揖的身形轻微颤动,方不咸不淡地开口道,“朕只知你对《庄子》之解剑走偏锋,未想到连《周易》之论亦‘和而不同’啊。”

    宋士谔微微一凛,不禁用余光偷眼打量殿内四周,见坐于殿内一侧的左右史官面色平静,行书如常,似乎并未听出安懋的话中的言外之意,才稍稍放下心来,“……小臣但求圣上宽宥。”

    安懋放下了折子,淡淡道,“无妨,宋卿起身罢。”他的手在折子的叠摺处抚了抚,“宋卿且说说,是哪几句说得不通,惹得四皇子疑惑了?”

    宋士谔慢慢地直起了身,“《周易》中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他看向安懋道,“四皇子读之便问,‘何为天佑之人’,又问,‘何以为天佑者’?”

    安懋淡然道,“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是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宋士谔的面色微微发红,“小臣原亦想引孔圣人之解作答,不过《周易》上九爻辞玄而又虚,四皇子年纪尚小,小臣恐辩释不当,反倒误了四皇子去呢。”

    安懋又端起了手边的百合汤,“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虽玄,但意味无穷,一人偏有一解,可谓解之不尽,宋卿且按自己的意思解了去,朕断断不会因此责怪于你的。”

    宋士谔道,“圣人之意,小臣实不可见,烦请圣上为小臣指点迷津。”

    安懋舀了一匙汤,“圣人立象以尽其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故变而通之,以尽其利。”

    宋士谔作揖道,“孔圣人变而通之以解《周易》,是为小臣之不敢为也。”

    安懋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问道,“宋卿何出此言?”

    宋士谔道,“天佑者为顺也,小臣惟愿顺乎天意,以周文王之原意解《周易》之意也。”

    安懋听了,不置可否地扯了扯嘴角,将手中的那匙汤一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