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章 赎买之策(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敢效昔年姓霍氏弄权之举。”

    安懋道,“无妨,”他淡笑道,“朕只是想让文卿替朕探个口风罢了。”

    文一沾道,“依臣之见,圣上若请此次去地方巡访的孟抚台上书奏谏……”

    安懋打断道,“文卿是肯定众臣必定反对此议,又怕此议施行不测,朕将舍文卿而平物议罢?”

    文一沾低眉道,“臣并无此意。”他顿了顿,道,“只是……”

    安懋接口道,“文卿若能助朕一臂之力,待明年大比过后,朕即擢文卿为中书舍人,入中书省供职,并授文卿通议大夫之名。”

    文一沾默然片刻,抬起头,道,“臣以为,圣上此策,应待今岁秋赋完纳之后再议,则更妥当些。‘赎买’之策关乎东郡万民之利,圣上既说秋赋难集,便不应于此时再生变策。”

    安懋道,“古谚有云:‘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也,如今各地已穷至末极,朕自应‘穷则变’,以求‘通则久’也。”

    文一沾道,“圣上,‘民惟邦本’,”他道,“《尚书》有云:‘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安懋笑道,“朕知道,‘民可近,不可下’,”他说着,又拍了拍桌上的那本折子,“但朕就怕错失良机啊。”

    文一沾道,“依臣之见,待秋赋完纳,民乐农闲之时,圣上再颁此良方,则定可尽去天下之病矣。”

    安懋抿了抿唇,道,“望承文卿之言。”

    文一沾看了看安懋,又道,“臣再进一言……”

    安懋道,“文卿不必多言,”他抚了抚桌上的折子,“今岁已然如此,既是丰年,各地便应以丰岁之法缴纳赋税,以常平之策籴粜栖粮,此事无须再议。”

    文一沾犹豫了一下,尔后行礼道,“是,臣谨遵圣言。”

    安懋点了点头,伸手又去翻搁在桌上的折子,“对了,周臧隐的文章,你可看过了?”

    文一沾应道,“是,臣看过了,”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周公子特来拜访,与臣相谈甚欢。”

    安懋“嗯”了一声,道,“那就好,”他道,“你既要入中书,就该替朕多帮衬着一些。”

    文一沾心下一怔,尔后复行礼应道,“是。”

    ——————

    ——————

    1桓次公就是桓宽。

    《盐铁论》: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人。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皆请罢盐铁、榷酤,与御史大夫桑宏羊等建议相诘难。宽集其所论,为书凡六十篇,篇各标目。

    2盐铁之议背后的政治斗争:

    因昭帝立皇后一事,上官桀父子、鄂邑长公主与霍光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桑弘羊为子弟谋官也屡屡被霍光拒绝。

    于是,这几股政治力量就联合起来,试图推翻霍光的辅臣地位。

    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霍光开始酝酿盐铁会议,以使人们认识到这些理财措施的弊端和缺陷,并进一步从政治上打击桑弘羊,为压制桑弘羊提供社会舆论的支持。

    盐铁会议之后,霍光成功利用贤良文学批评和打击了自己的政治对手,赢得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也使得官营政策有所收缩,罢黜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成为盐铁会议的一个最大赢家。

    3《战国策》:“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俗话说:“凭借赶车的人,不能完全了解马的性情。根据古代礼法制定当今制度的人,是不懂得时事变化的。”所以遵循古法成就的功业,不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