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折纳之苦(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彭平康道,“此一问,周少尹该让文好德来答才对,我并没上过‘任意车’,可不敢信口胡说。”

    周胤绪道,“彭都督不是说,要替我治一治‘背后不说人’的毛病吗?怎么这会儿,彭都督自己倒犯起病来了?”

    彭平康又弯起了眉眼,“周少尹是要我作‘入幕之宾’么?”他顿了顿,半真半假道,“可我却怕家父斥责,不敢受此抬举呢。”

    周胤绪也半真半假地调侃道,“‘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彭平康笑出了声,“周少尹好志气!”

    周胤绪道,“彭都督是在借典嘲讽我罢?”他抬起手,斜撑着额头,坐姿较先前显然放松了许多,“不过,若能讨得彭都督作‘入幕之宾’,受这一句嘲讽也无妨。”

    彭平康笑了两声,反坐直了身子,收起了最开始的纨绔模样,“周少尹既如此说,那我就‘不以爱憎匿善’了。”

    周胤绪微微点了点头。

    彭平康清了清嗓子,再开口时,却不直接答周胤绪方才的疑问,而是另外起了个话题,道,“周少尹可知,民间货品流转,是以钱c绢c粮c草c盐等实物分别计算的?”

    周胤绪虽然养尊处优,但不至于连这样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他立即点头道,“自然。”

    彭平康道,“货品交易如此,纳税征赋亦是如此,”他叹了一口气,“周少尹可知,即使是琅州这等富裕之地,乡间百姓也多受‘折变’之苦?”

    周胤绪不解道,“我虽从未缴纳税赋,但亦知,民间纳税纳赋,多以‘租庸调’制为本,‘折变’乃是便民之策,租不及以庸抵,庸不达以调偿,如此,岂非官民两利,各有便宜?”

    彭平康露出一点复杂的苦笑,“实际并非如此。”他想了想,向周胤绪举了一个例子,“就拿今年的琅州夏税来说罢。”

    “据我所知,今年琅州乡间胥吏征收夏税时,按大小麦每斗折见一百个钱,再加脚钱二十个钱,诸般头子仓耗钱又纳二十个钱之取收,是以按每斗麦折纳钱一百四十个钱。”彭平康悠悠报完一连串数据,又问道,“周少尹可知,今市上麦价为几何?”

    周胤绪还真没注意这么细,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彭平康道,“而今市上麦实价为每斗五十个钱。”

    即使是对物价浮动不敏感的周胤绪,闻言也不由吃了一惊,他放下了撑着额头的手,皱眉道,“这么说那”

    彭平康道,“周少尹想得不错,确实是将近三倍之数。”

    周胤绪倒吸了一口凉气,脱口而出道,“如此盘剥,那民间钱货,又从何出办呢?”

    彭平康还是不答,而是接着自己的话道,“另还有蚕盐一项,百姓食盐,原须向官衙缴纳丝绢以换盐,而乡间胥吏征取时,往往以‘折变’之名,行盘剥之实。”

    “以一斤食盐为例,若以蚕绢计算,市价常常在二十个钱到三十个钱;而胥吏征取,不以蚕绢,而以现钱计算,作价为一百个钱。”

    “胥吏再将此一百钱,纽作小麦二斗五升,每斗按一百四十个钱的价值缴计;如此进出,一斤食盐,原为二十个钱,经胥吏‘折纳’转手,便作价三百五十个钱了。”

    周胤绪想了一会儿,才把这复杂的商品流通价值关系理清楚,他喃喃道,“不但如此,还要再加上籴粜时的作弊苛剥以及徭役”周胤绪说着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民困如此,难怪会行‘投献’之举。”

    彭平康淡淡道,“是啊,周少尹现下,可明白宋茂行所说的‘丰年何妨’了罢?”

    周胤绪低声道,“宋茂行,的确是个仁善人。”

    彭平康道,“能庇护百姓的地方官,当然可算仁善人。”他微笑道,“琅州的地方官,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