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军储赈贷(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赞道,“这道理啊,只有彭大人这样慈心的人才能懂。”

    彭平康笑道,“我不是慈心,而是我喜欢做官,我怕没得官做。”他认真道,“你别看东郡想做官的人这么多,可真心喜欢做官的却寥寥无几。他们做官,都是为了名声与家产,为了能当大地主,我不同,我做官,是因为我喜欢做官。”

    司兵参军道,“彭大人说得是,东郡像彭大人这样喜欢做官的官实在太少了。”

    彭平康哈哈一笑,“好了,快别哄我了,下去办差罢。”

    司兵参军却没立刻离开,而是犹豫道,“还有一事,想禀告彭大人。”

    彭平康问道,“何事?”

    司兵参军道,“文氏的慈幼庄跑了几个孩子”

    彭平康打断道,“慈幼庄本来就是文氏开来救济弃儿的,这被救济的人,不想被救济,这谁又能管呢?”

    司兵参军顿了一下,还是嗫嚅道,“他们跑到广德军来了。”

    彭平康一怔,“什么?”

    司兵参军重复了一遍,“那些孩子跑到广德军来了。”他皱了皱眉,“我说要送他们回去,他们却都不肯回去。”

    彭平康蠕了蠕嘴唇,没出声。

    司兵参军问道,“彭大人,要不要把他们送回去?或者,您知会文氏的人一声,让他们遣人来将他们领回去。”

    彭平康道,“那这几个孩子不肯回去,想干什么呢?”

    司兵参军道,“他们想向彭大人求个户籍。”

    彭平康道,“我能做主的籍,都不是什么好籍,就是算作厢军,也得另外上奏过批,否则莫名其妙就不明不白的多出来几个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假公济私,贪吃军饷呢。”

    司兵参军道,“正是这理儿呢,他们年纪又都太小了,算什么籍都不合适。”

    司兵参军说完,就等着彭平康下令,他就能顺理成章地把那些孩子给赶出去了,可等了好一会儿,彭平康都没有下令的意思,他不由问了一句,“彭大人,要不要”

    彭平康没等他问完,就一口回绝道,“不要!”他口气硬得自己都愣了一下,顿了顿,才缓和了声音,“新任的瑁梁少尹就快到了,此时不宜多生事端,先留在军中罢。”

    司兵参军觉得彭平康的这个理由有些勉强,他正是因为瑁梁少尹快到了才向彭平康讨个不生事端的法子,若放在平常,早轰出去了。

    彭平康说完,也觉得自己似乎多管闲事了,他自圆其说地解释道,“我是想看看,这新一任的瑁梁少尹,有没有胆子去管文氏。”

    ————————

    ————————

    1 《宋史·食货志》言:“诸州岁歉,必发常平c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振给之,无分于主客户。”

    赈贷是宋代救荒政策的一个重要措施,发展到后来,变成一种有偿乃至可以获利的救济方式,在宋代的许多时候,已经超出了救荒的范畴。

    北宋前中期的赈贷,以省仓c军储c内库c三司资金等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省仓,王安石熙宁时说“今详比年灾伤,赈贷多出省仓”。

    到了南宋中后期,随着中央财政的日渐窘迫,随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士绅在救荒c赈贷中的地位c作用逐渐加强,“诸道旱蝗疾疫,关中尤甚,公(范雍)自减廪食以为民先,富人皆争出财,助官贷,活数万人。”

    文中这种富裕大地主放贷给佃户在南宋是很普遍的行为,如淳熙十一年(1184)六月十一日,“诏浙西江东路州军被水去处,令两浙提举司,多方劝谕有田之家,将本户佃客优加借贷,候秋成归还”。

    到了南宋晚期,士绅地主主管运作的“社仓”已经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