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军储赈贷(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琅州,瑁梁,广德军驻地。

    彭平康对司兵参军吩咐道,“新一任的瑁梁少尹这两天就要到了,你可要警醒着点儿,他一过城门就来知会我一声。”

    司兵参军道,“彭大人放心,就是您不说,我心里也早有了这数儿。”

    彭平康笑了一下,“什么数儿啊?”

    司兵参军恭敬道,“地方军政必得分治而行。”随即,他也对彭平康狡黠地一笑,“咱们广德军就管咱们广德军的事儿,不论这瑁梁少尹是哪路神仙,彭大人都不必去管。”

    彭平康道,“是啊,咱们就管咱们的,我不去管他,他呢,也就没这个理由来管我了。”

    彭平康一边说,一边翻过面前的一页邸报,“说到咱们广德军,这倒有桩事体,你得上上心。”他抬起头,“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过了这一阵,就要收秋赋了,今年年初放下去的赈贷,你得督点着点儿。”

    彭平康意味深长道,“今年不比往年,我怕到时事多混乱,底下的人赖过去了,咱们在上头还不知道呢。”

    司兵参军道,“就是赖了谁的,也赖不了咱们广德军的啊。”他扬了扬眉,“广德军军储放下去的贷,谁敢赖了?”

    彭平康淡淡道,“这也不一定。”

    司兵参军一怔,就听彭平康清了清喉咙,道,“各个地方的地方军中,广德军算是有些盈余,这手头一松,就露了富了,难免就遭人嫉啊。”

    司兵参军道,“要这么说,琅州头一个遭人嫉的该是文氏,”他压了压声音,“文氏年初的时候,也放了社仓的贷下去呢。”

    彭平康道,“文氏放贷,是朝他们自己的佃户放贷,旁人就是眼红,也没法子治他。可同一件事,换成我这个官来做,就变了意思了。”

    司兵参军道,“文氏如何不算官?”他撇了撇嘴,“不过是欺彭大人好性儿罢了,若真有心理论,去定襄找那文状元去啊。”

    “要不是彭大人仁心放贷给琅州的农户,投献的佃农比现在还要多出几番,那两位大人征民收赋的差事,不是还要难办吗?”

    彭平康道,“范大人和宋大人都是明白人,我不担心他们。”

    司兵参军道,“彭大人是担心新上任的瑁梁少尹?”

    彭平康看了司兵参军一眼,司兵参军被看得低下头去,“我只是觉得,彭大人不必如此担忧。”

    彭平康道,“为何?”

    司兵参军道,“只要仓有余粮,赈贷人人可放,就算那瑁梁少尹眼红,明年春天,他也可以拿省仓去放。”说着,他掩嘴偷笑道,“只怕他跟那三个上邶州地方官似的,没这个放贷的本事呢。”

    彭平康抿了抿嘴,“上邶州地方官是实在没了余粮,而不是没有放贷的本事。”他不咸不淡道,“连‘藏富于民’的道理都不懂,难怪上邶州被治理得这般糟。”

    司兵参军应和道,“彭大人说得对,咱们琅州可不能学那上邶州的作派。”

    彭平康冷冷道,“就是,小门小户的出身,就是担不得大任。”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嘲讽纪鹏飞,但是实际上是在影射周惇和周胤绪,司兵参军听了,讪笑不语。

    彭平康见司兵参军不接茬,便转了调子,“光想着自己捞足了有什么用,真是目光短浅。”

    司兵参军道,“就是,彭大人深谋远虑,他们哪里能比?”

    彭平康道,“不是我深谋远虑,是他们不懂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彭平康饶有兴致地写了一个“飯”字,指着它道,“这‘飯’字的左边就是一个‘食’字,去了这个‘食’,就成了‘反’了。要是咱们当官的不匀一口食儿给下头,就是整个琅州的农户都成了佃农,还不是只剩一个‘反’字吗?”

    司兵参军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