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章大汉报(第1/2页)  武汉歌谣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汉报,真个巧,见了它,胆大了。

    选自白雉山《胡石庵与“大汉报”》,原载《世纪行》2011年第5期。

    大汉报,真胆大,人人怕,它不怕。

    选自袁继成等编撰《汉口租界志》第321页(武汉出版社,2003年12月)。

    这两首童谣实际是一个意思,就是真心赞扬《大汉报》。

    《大汉报》由革命党人胡石庵经营并任主编。创刊宗旨是“以言论造成民国,鼓吹共和”。该报日出一小张,最高时销数三c四万份,除鄂省外,远销苏c浙c皖c赣c湘c闽等地。

    时人赞曰“胡石庵一支笔,胜过吾辈三千毛瑟枪”,连海外华侨及外国报刊通讯社也称其为“新英物坠地”c“支那文字之怪物”c“革命党之利器”c“革命党所恃以挠动天下者”等(详见《武汉市志·新闻志》第31页)。

    一张小小报纸,竟然有如此之大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高的评价,道理何在?说起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武昌起义是文学社c共进会等组织用枪炮来证明了革命目标的一场战斗,而革命报刊则是用犀利的文字c正义的主张来抢占舆论市场,打击敌人的另类斗争。二者双管齐下,枪杆与报纸,就像孪生兄弟,都是意义等同的革命。

    在武昌起义的前夜,有一张鼓吹革命,声震敌猷c影响广泛的报纸,它就是武汉的《大江报》。该报曾有两篇堪称是惊世骇俗的著名时评,一篇是何海鸣的《亡中国者和平也》,文章认定“和平”是“亡中国”之道,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另一篇是黄侃的“醉作”,由詹大悲编定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中的“大乱”,实际上就是“革命”,就是公开号召民众拿起武器,推翻满清。

    堪与《大江报》媲美的。就是胡石庵的《大汉报》。

    武昌起义后的第5天,即1911年10月15日,《大汉报》在汉口创刊,宗旨是“以言论造成民国”。胡石庵一人自采自编自校,采用黄帝纪元,声援革命。创刊之初,《大汉报》发表了大量文章,起到了安定人心c稳定大局,鼓舞士气的作用。

    《大汉报》创刊号上,头版头条刊登的是以“中华民国军政府”名义写的《布告国人书》,声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号召全国速起响应,共同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国。文中慷慨激昂地言道:“军政府恭行天罚,义无返顾,谨申大义,以告国人。维我伯叔兄弟诸姑姊妹,既明此义,宜及时奋起,云集响应。无小无大,尽去其害;执讯厥魂,以奏肤功”。不过,这篇讨伐清廷的战斗檄文,并非“中华民国军政府”授权书写,实际是胡石庵自编自书的假冒之作。

    第二天,胡石庵又假托“大总统孙文”,发布《告同胞书》,此虽非出自真孙文之手,但却轰动了武汉三镇及外埠地区,如大旱之甘霖,供不应求,每份卖到一c两元,京津那边甚至有人以五十元一份的高价买报,足见人心向背,足见文字魅力。

    胡石庵文笔老道,神思飞越,笔头子如流水,一泻千里。阳夏保卫战中,革命军与清军日夜激战,硝烟弥漫,他冒着枪林弹雨,白天上前线采访,夜间回家中为文,一大早报纸便印刷出版,官兵士民争相阅读。10月28日汉口馆址被焚,胡石庵坚持到最后才化装出走,哭奔武昌。

    11月5日,《大汉报》在武昌复刊,胡石庵临危疾呼:“《大汉报》当与武昌共存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半日之内,竟然增发“号外”六次,这些杜撰的战时新闻,如“各省捷报c援军立至c清军倒戈c北京反正”等,居然起到了很大的鼓动作用,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慌乱无主的人们信以为真,动荡之心这才略微安定。

    胡石庵又作《劝北军同胞》书,数万言白话文,浅显易懂,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