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走上领导岗位(下)(第1/5页)  重做上海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提高全厂的生产效率,姬季远酝酿着,打算对全厂进行生产考核。两个挤压车间没有问题,姬季远在当车间主任的时候,已经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最大的难度,是存在于两个部门之中。第一个部门,是机动车间,第二个部门,则是大场的熔铝车间。

    机动车间,有车、钳、刨、铣、镗、磨、线切割、电脉冲,以及热处理,那么众多的工种,各个工种之间,又毫不关联,又毫无雷同,这怎么考核呢?

    因此,机动车间的考核,是一件极度复杂的工作。而且,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估工估时”。也就是说,要预估一下,这一个个工件,在加工的时候,各需要干多少分钟。但那么多不同的工种,厂里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够都精通,那么多的工种的吗?答案是明确的,“没有!”

    那可怎么办呢?设备科只有三个人,两个工程师都是女的,一个资本家手里过来的,叫俞伦刚的老工人。这个人倒是,车、钳、刨、铣、磨,样样都能拿得出手的,但理论却不行,计算工时,他也不会呀?

    姬季远只得,找那两个女工程师了,一个是设备科长,叫许志育,一个是副科长,叫杨向阳。但这两个女工程师都表示,无法担任这项工作,因为这项工作的难度,太过于高了。而且还是一件,非常得罪人的事情。这牵涉到奖金啊。如果估多了工时,干活的那个人,奖金会拿得多,别人就会说,估工的人故意帮他。如果估少了工时,他干不出来,奖金就拿不到了,他不就会直冲过来,指着你的鼻子骂吗?

    姬季远只能,让她们俩个人,把日常要干的工件,分门别类地,制成了一张、一张的工作单。然后,自己在那些工作单上,估算了工时。他召开了车间大会,在会上他提了出来,先试行三个月,并且每个月,会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的,一定会在三个月后,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大家都表示没有意见。于是,机动车间的劳动考核,算是正式地开始了。

    大场分厂,厂房早就造完了,装八百吨挤压机的,那一个车间还空着,因为挤压机还没有造完。要造完以后,才能安装在里面。但另一个熔炼车间,却已经开工了。因为姬季远,从“有色合金厂”,请来了一名退休的老工人,来带“铅材厂”的徒弟。这合格率、成品率,总不能考核在一个,退休工人的身上吧?只能先统计而已。但总是要考核的咯!那就只能考煤耗了。

    当时的熔铸,是非常之落后的。叫作,水平半连续铸造。这种方法,引锭头是呈水平方向运动的,而铝棒也是,呈水平方向移动的。在结晶器中,把铝水结晶成铝棒,然后把它引出来,由于操作地位的局限,一次只能引四根铝棒。但一炉铝水,有可能有二、三十支铝棒,便只能,四支、四支地铸造,铸到六、七米长时,需停止铸造,把铝棒吊走,再重新引锭。因此它叫作,半连续浇铸,而且是水平浇铸。现在,浇铸铝棒的工艺,早已进化了,现在的工艺,叫垂直连续铸造的工艺了。现在的引锭头,是呈垂直方向,往下向铸造井里运动的。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铸,一百多根铝棒,因此不需要中途中断。所以,半连续铸造,就变成连续铸造了。

    要考核工人,是否在工作中努力了。其他的方面,都无法考核,于是,便只剩下了一项,即是熔铝的能耗了。这熔炼车间的两个主任,一个叫蒋洪涛,一个叫翟春来,都是大集体进来的时候,安排在总厂熔炼间的工人。都很有江湖经验,为人都饱经世故。姬季远,第一次同他们俩接触时。问他们俩个,现在每吨铝棒熔铸,需要多少公斤煤的消耗时,他俩便直接说:“三百五十公斤煤,一吨铝棒。”这个数字太离谱了。姬季远拿出了,每个月煤的,进货的统计,还有铝棒的入库统计。用这两个数一除,每个月基本都在,两百五十公斤煤,熔炼一吨铝棒的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