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五章 茶叶与瓷器 上(第1/4页)  定秦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嘉师提升大秦帝国的商人地位,鼓励商人活动,主要还有一个方面的考虑。

    那就是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利润对比来看,中国除了在“鸦片”这个范畴肆虐中国大地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可以说是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的利好地位之上。

    而这种贸易顺差,很大程度是三个方面的范畴所带来的。

    丝绸,茶叶以及瓷器,就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当中,总体获益最多的商品。

    大秦帝国本身有着已经有着使用丝绸,茶叶,瓷器的情况。

    但是除了丝绸算是比较普及,而且是眼下贸易的获利主要产品之外,茶叶以及瓷器的使用,在大秦帝国而言,本身并不普及。

    ……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

    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据说在神农时代,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文学家王心鉴作《咏茶叶》一诗称: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因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

    而在其他地区,茶叶的使用方式大概只有食用或者是用来作为祭祀物品。

    在张嘉师穿越到大秦帝国这么数年的时间当中,茶叶的饮用方式事实上还不算有什么地方采用,因为新鲜的茶叶即使是晒干之后,不经过相应制作的话,其茶叶所浸泡出来的茶水……

    他试过一次,就差没有直接喷出来。

    张嘉师表示,这也许是茶叶饮用文化一直没有得到成功推广的主要原因。

    因为即使就算绿茶,其制作都经过相应的工序才能够算及格的茶叶: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