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四章 商业发展思路 完(第1/4页)  定秦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商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必须的,因为商人的流通,大至能够有效带动一个国家的物资流通,小到能够有效的让一个区域的民生得到不少平衡。

    而且对于来自后世的张嘉师而言,尽管他自己对于后世的商业模式更多只不过是一些很皮毛的了解,但是无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商人就是富国强兵的一个关键。

    ……

    从一个情况可以看到古代商人的能力,事实上对国家的很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就是丝绸之路的出现。

    丝绸之路严格来说就是一条在历史上有着很大名气的著名商道的体现。

    因为在历史上维系丝绸之路运作的,并不是历代的国家,而是一批批前赴后继的商人队伍。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原青铜器、车器、兵器等常常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墓葬中。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等经由草原民族远播至新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以及更遥远的希腊,欧亚草原流行的动物纹样由西至东传入中国北方地区,被包括秦国工匠在内的中国工匠借鉴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神兽纹样。这种神兽纹样受到中原国家的的青睐,被用来装饰马具、漆器、饰贝腰带的腰饰牌等,甚至在西汉早期还形成一种贵族时尚流行于西汉王朝。同时,西方的玻璃制品、金银器等也经由草原地区传入中国[5]。汉代“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一条“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经存在。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中国美玉都来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万年前,先民就发现了普通石块中卓尔不群的玉石,并且通过交换将玉石源源不断运向东方,延续万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丝绸之路的前身。

    史籍对于西域的玉有诸多记载。西晋时期,在汲县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批古简,其中整理出一篇《穆天子传》,记载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驾八骏马车西巡游猎之事。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下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

    古代先民从昆仑山、和田一带,由近及远地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到远方。向东经甘肃、宁夏、山西,入河南;向西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此即最早的“玉石之路”。周穆王西巡路线,就是这条古道的东线。这一记述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得知纪元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