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1/4页)  牛刀说:我们怎样过上好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理。有关数据的测定表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所占社会就业的比重高达85%,内地省份也达到了大约65%。经济发达的地方,必然是中小企业星罗棋布的地方。现在,没什么人愿意做中小企业了。何故?

    第一,房价和地价推动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全面上涨。

    企业靠什么生存?靠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活不了。中国的中小企业,曾经的辉煌来源于廉价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两点已经不复存在,不仅如此,税负加重,大众生活成本翻了一倍,而国际市场的订单价格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中国企业已经接不到订单。这样大量的出口就转向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出口减速势在必然。

    第42节:PMI--经济指数的天象(2)

    第二,融资渠道大量掐死中小企业。

    遍布江浙两省的高利贷链条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大量的中小企业主陷进了高利贷的"万人坑"。许多中小企业主找我诉说,一些高利贷中介人成为银行贷款权的寻租经纪人,贷500万实际使用只有260万,在还款日到期后要还款500万。这不是赌博吗?最后的结局是,如果借贷人还不起款,就要向银行申请将贷款顺延;如果银行不给顺延,就将拍卖抵押物品。

    资金的嗜血本质暴露无遗。长此以往,社会大动dàng就要开始。

    很多人支持高利贷,说它是利率的市场化反映。但是,我对此持反对态度。道理很简单,中国的法制很不完善,有关资金市场的机制也没有建立好,加上掌管资金的机构腐败,背后又有黑社会撑腰,一旦中小企业主借上高利贷,就排除不了被逼得家破人亡的风险。

    现实是,如果不借高利贷,中小企业就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只要银行不给贷款,就没有资金来源。银行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有过解释:如果对中小企业放开贷款,它们就会用贷款去炒楼,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只有贷款炒楼,才能发挥杠杆效应,将利益发挥到极致。因此,银行无法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说到底,都是房地产的金融化害了中小企业。

    第三,最后会导致什么结果?

    表面看上去,市场剧烈洗牌,中小企业会大量破产,而一旦大规模的失业潮bào发,政府有可能出台政策拯救中小企业。

    而这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制度一次深刻的拷问: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经济繁荣的动力只能是生产和消费,而我们却误以为是投资。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GDP的构成中,就根本没有"投资"两个字。而中国的投资在GDP的权重居然达到57%,这不是一件疯狂的事吗?说轻一点,是违背了经济的规律;说重一点,简直是在破坏经济体系。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其实象征着整个生产要素错配和生产力急剧衰退,同时也会影响消费和就业。

    第四,全社会消费力继续弱化。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结果可能朝好的方面发展,那就是全员劳动力收入再提高,其增长幅度超过CPI涨幅,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全社会的消费力。但是目前看来,这在中国简直不可能实现,其原因是全员劳动力都缺乏争取权利的机制和动力,依靠政府施舍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

    那么,另外一个结果就是,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社会急剧动dàng。

    本篇将分两章分别谈谈生产和消费对资本市场和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向。

    第43节:PMI--经济指数的天象(3)

    开篇致辞

    生产和消费影响我们的策略

    第 3 章

    PMI--经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