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3/4页)  拜占庭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格里高利二世致利奥三世的两封书信的真实xìng值得怀疑,它们目前以希腊文本保留下来,但是,今天任何人都不会把这两个重要的文件当作赝品弃之一旁。[32]除此之外,还有格里高利二世致大教长日耳曼努斯的书信,其真实xìng是无可争议的。[33]关于西方对拜占廷毁坏圣像问题的态度的真实信息可以在《加洛林书》(LibriCarolini)[34]和哈德良一世致查理曼[35]和拜占廷君主们[36]的书信中找到。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法律资料是利奥三世726年颁布的《法律选编》。[37]关于被认定是利奥三世的各种法律的内容请参见上文第77页前代学者的意见。

    第一节 帝国的敌人

    毁坏圣像斗争时期,拜占廷帝国面临的严重危机早在腓力皮克斯-巴尔达尼斯(Philippicus-Bardanes)统治时期就显示出来了,表现出其暂短而不幸统治的历史意义。腓力皮克斯重新挑起神学争论,特别是挑起关于圣像的冲突,这一冲突的确缺乏纯粹的宗教xìng,只是将圣像的象征xìng作为争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岁月发生的这场大规模的毁坏圣像斗争。

    腓力皮克斯-巴尔达尼斯这个亚美尼亚人更愿意标榜自己的家乡,而不愿意称自己是伊拉克略的后人,他似乎倾向于基督一xìng论信仰。但是,他不想做得太过分而冒险恢复一xìng论教义,事实上他表现出是一位基督一志论的鼓吹者,而一志论于30年前遭到第六次大公会议的斥责。他以皇帝的权威发布一道皇帝法令,否定了这次宗教大公会议的决议,并宣布一志论是拜占廷帝国惟一的正统信仰。这种正统信仰变化找到了一种象征xìng的表达方式,即摧毁皇宫里陈设的这次宗教会议的表征,取缔在皇宫前门米隆门上纪念这次会议的铭文。取而代之的是皇帝和大教长塞尔吉乌斯的画像。[38]这个毁坏圣像皇帝用同样的方法在以后几年里取消了宗教xìng的画像,在更大范围里张贴皇帝的画像。尽管腓力皮克斯提倡的一志论未能流行,但是他的基督教政策引发了强烈的反对,也加速了他的倒台,然而,他同时也在拜占廷高级教士中找到了许多支持者,或者至少是同情者,例如前大教长日耳曼努斯。而且,基督一xìng论派再次显露头角,表明无论是基督一志论异端还是基督一xìng论异端在拜占廷帝国远未消除。

    图19 罗马圣普登兹亚纳教堂半圆后殿墙壁上的镶嵌画,完成于402~417年  皇帝公开表示的这种异端在上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上就受到谴责,自然也遭到罗马的极大反对,但这种反对采取了一种多少有些特别的表达方式。当腓力皮克斯宣布登基后,就向罗马主教君士坦丁一世派遣使节,送去皇帝的画像,一种暗含着基督一志论精神的表示。这个异端皇帝的画像在罗马遭到拒绝,要求在钱币上印铸皇帝像的计划也被否定,他的名字也被从教会祈祷仪式和当时发布的法令和文件中删掉。[39]罗马主教下令将第六次大公会议的图画树立在圣彼得大教堂里,以作为对皇帝从君士坦丁堡皇宫中取消第六次大公会议的表征行动的回应。[40]这样,就在大规模毁坏圣像争论bào发前夕,异端皇帝和作为正统信仰捍卫者的罗马主教之间上演了这样一场奇特的对抗。这次斗争争论的焦点是圣像,对立双方都通过接受或拒绝某种画像表征来证明各自的立场。[41]

    外jiāo事务中的严重骚乱也加剧了已经出现的混乱。阿拉伯人趁拜占廷帝国政府最近发生的变故之机对帝国领土发动新的攻势。特别是保加尔人汗王特尔维尔及时抓住向杀害其以前的盟友查士丁尼二世报仇的借口,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新皇帝的攻击。他进军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大肆抢劫首都郊区。首都周围那些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