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2/4页)  拜占庭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ordadbeh)、库达马(Kudama)和伊本阿法基(Ibn Al Fakih),他们提供了关于拜占廷帝国状况相当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关于军事调整重组和军区制的材料。[13]新近的研究,特别是各种对格里高利的开创式的调查研究表明,广为流传的史诗《迪基尼斯阿卡利塔斯》包含大量有关拜占廷-穆斯林关系的历史材料。[14]

    上述拜占廷编年史家和纪年史家在处理毁坏圣像斗争的历史时,几乎都持圣像崇拜的观点。在更大程度上说,这一点同样反映在这个时代的历史编纂写作中,主要表现是关注崇拜圣像的殉道者,以及颂扬的写作风格,这一点也好理解。尽管如此,很多这类作品在补充很不完整的纯历史作品的记述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毁坏圣像时期大量的圣徒传记中,我们只能提到那些对历史学家来说最为重要的作品。《小圣斯蒂芬(767年去世)传》写于808年,依据更早的作家斯蒂芬(Stephen)的作品,后者是圣索非亚教堂的主祭。《小圣斯蒂芬传》提供了关于君士坦丁五世大迫害最详细、丰富的记载,这类文学记载常见的不足之处因其详细的历史细节写作而得到弥补。[15]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史料是《尼西塔斯传》,此人是比塞尼亚的麦迪西乌姆修道院院长(824年去世),该书由塞奥斯克利科图斯(Theosterictus)写于尼西塔斯圣徒死后不久。[16]《仁慈的非拉利图斯传》也十分重要,但不涉及毁坏圣像斗争,而涉及拜占廷帝国内政史。[17]同一时期关于哥特人主教约翰的《约翰传》[18]和阿莫利乌姆的42个殉道者的《文献》也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19]

    毁坏圣像斗争第一阶段中关于圣像问题的最重要的作品是大教长日耳曼努斯(Germanus,715~730年在位)的书信,它们的意义非凡[20],特别是约翰(John of Damascus)的3篇讲演。[21]《一个老人关于圣像的意见》()记载了乔治(George of Cyprus)的说教,和这位圣徒与一位毁坏圣像派主教之间争论报告的提纲,这些争辩者在第一次毁坏圣像宗教会议以前可能常常被召集在一起。[22]约翰的讲演和《一个老人关于圣像的意见》构成了约翰(John of Jerusalem)作品的基础,他刚好是在尼西亚宗教会议召开前完成这些作品的,[23]所有这3种史料都被称为“皇帝君士坦丁的反对者”的匿名作家所使用。[24]毁坏圣像斗争第二阶段最重要的神学作品是斯图迪特派的塞奥多利(Theodore the Studite)的著作和书信,[25]以及被当作历史学家提到的大教长尼基弗鲁斯的大量著作。[26]还有东方大主教们致皇帝塞奥非鲁斯(Theophilus,829~842年在位)的书信,他们劝导鼓励他推行毁坏圣像政策。[27]如同大马士革人约翰和斯图迪特派信徒塞奥多利的大量作品一样,787年召开的第七次尼西亚基督教大公会议文献也是关于圣像问题头等重要的资料。[28]没有一部毁坏圣像派作品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因为787年大公会议下令销毁所有这类作品,843年宗教会议也肯定制定了相同的法规。大量残卷和只言片语至今仍保留在为了论战需要而引用在他们的作品中。这样,754年召开的第一次毁坏圣像会议的决议可以通过尼西亚基督教大公会议的《文件》重新拼凑起来,同样,从大教长尼基弗鲁斯的作品可以再现815年召开的第二次毁坏圣像会议的真实决议,以及皇帝君士坦丁五世的两个具有极高神学和历史价值的讲话。[29]

    在这个时期罗马主教[30]的传记中,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 III)的《传记》特别重要,其对了解罗马和拜占廷之间的关系极有价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