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拜占庭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君士坦丁早就对宗教虔诚笃信,他既是个基督教信徒,也是个异教信徒。所谓对宗教缺乏兴趣,无论是值得赞扬还是应该批判,那肯定不能指他而言。他生活在一个所有人不是受到这种就是受到那种宗教祭奠仪式深刻影响的时代,而宗教本身也大体是综合xìng的,同时,参与几种祭奠仪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君士坦丁于312年皈依基督教的上帝,从此以后,基督教就一直受到他成功的保护,这种呵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强烈。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肯定完全只献身于基督教,并与所有传统的异教彻底决裂,而像以后其他拜占廷帝国皇帝似的成为纯粹的基督徒。他仍然允许异教举行礼拜仪式,甚至亲自参加异教的,特别是对太阳神的某些礼拜活动。认为基督教是惟一宗教的看法,对那个宗教混杂jiāo织在一起的时代而言,完全是莫名其妙和不适宜的。对“第一位基督教皇帝”来说,也肯定是很陌生的。宗教事务中流行独一排他思想和罗马世界逐渐将基督教视为惟一真理信仰,以至于以这个绝对真理排斥其他信仰的事情,是很多年以后才发生的。推行基督教的政策是必然的最终结果,帝国也只允许基督教一种信仰存在。但是,这一切是在君士坦丁以后相当长时间才发生的(参见第40页),罗马大主教马克西姆(Maximus)的头衔不仅得到君士坦丁本人,而且得到其继承人的承认,直到379年。[67]

    图4 埃及斑岩雕像,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皇帝戴克里先的共治皇帝,另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君士坦丁一世的儿子,他们共同继承了皇帝权力。该雕像原为石柱基座雕刻,后于员圆园源年被洗劫君士坦丁堡的十字军骑士运到威尼斯,现存该城圣马克广场  基督教在君士坦丁时代的罗马国家具有极大的影响,这表现在皇帝于325年主持召开尼西亚第一次基督教世界主教会议,会议确定了基督教信条和纪律。皇帝不仅召集会议,掌控会议的进程,而且对会议决议施加了强大影响。他本人还不是教会的神职成员,因为他一直没有接受洗礼,最后在其临终病榻上受洗,但是实际上,他是教会的领导者,这样就开创了一个为其拜占廷皇帝继承人效仿的先例。这次大公会议主要审议亚历山大教会领袖阿里乌(Arius)提出的说教,其一xìng论观点使之不可能承认圣父、圣子和基督的圣灵同等。阿里乌这一信条遭到谴责,会议确认圣子与圣父同质()。教义信条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确定的。在381年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大公会议上,该决议被认可,附加为基督教信仰的表述。君士坦丁基督教政策开启的这种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为双方都带来了好处,同时它也造成了一系列全新的难题。基督教给拜占廷国家带来了强大的统一思想,同样也给君主专制统治以有力的精神支持。从教会一方看,它得到国家慷慨的物质捐赠,以及在传教活动和反对基督教敌人斗争中的支持,但是,这也意味着教会对国家某种程度的依赖。另一方面,国家一旦将自己的命运与教会联系在一起,就必然卷入所有不同教派之间无休无止的争论。对教义信条的争论不再是教会私下考虑的事情,而受到政治需要的影响,成为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世俗的和宗教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教会与国家两大权力之间的合作常常被冲突所代替。甚至在君士坦丁时代,这些都已显露出来,国家干预教会争论,世俗和教会目的相冲突,教会与国家间既有对立,也有合作。阿里乌派并没有因为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遭到谴责就被彻底铲除。皇帝逐渐了解了其对手的强大力量,故被迫调整策略,他迫使教会重新允许阿里乌向信徒宣教。这使皇帝与正统教士,特别是自328年开始担任亚历山大主教的阿塔纳修斯(Athanasius)发生冲突。这位伟大的教士,尽管一再被流放,仍继续为捍卫正统信仰不懈战斗,直到373年去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