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2/4页)  拜占庭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拜占廷国家可以支配其具有高度分工和良好训练的行政官吏的独特政府机器,其军事技术卓越超群,它还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经济和财政制度基础上。它可以调配使用庞大的财富,其金币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中心。就此而言,它与古代晚期26和中世纪初期其他国家的自然经济具有本质的区别。拜占廷帝国的实力和威望建立在其金币基础上,其鼎盛时期的可靠信誉似乎是没有止境的。另一方面,拜占廷国家推行严厉的财政经济政策,以满足多种多样的财政需求。一流的管理机制是其强征暴敛的工具。[40]拜占廷行政官僚的腐败贪婪早已臭名昭著,一直是黎民百姓最惧怕的祸根。拜占廷帝国的富有和其高质量的文化,完全是以牺牲广大民众的利益为代价的,他们生活凄惨,痛苦无助,毫无自由。

    戴克里先实行的重要改革旨在适应“公元三世纪危机”期间出现的新形势。他借用更早时期有用的制度,但也接受和引进了一些必要的变革,这样,其改革工作的重要成就是对整个帝国管理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则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戴克里先的改革。一种全新的制度就这样形成了,成为拜占廷管理体制的基础。[41]整个早期拜占廷阶段基本上推行的就是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各项改革措施。其基本特征是:皇帝独裁统治、政治集权化和官僚政府机构,这些特征贯穿于拜占廷帝国始终。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推行的改革措施无疑是以强化动dàng时期遭到损害的皇权和皇帝权威为直接目标,因此,千方百计限制元老院和其他源自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势力,同时也遏制所有部门的管辖权,以消除任何对皇权造成威胁的力量。行政和军事组织、中央和地方管理机构都被小心翼翼地相互分离开。各个具体部门由处于组织完善,且等级森严的政府机构最高地位的皇帝协调掌控,整个国家机器则由中央权力指挥运转。

    此时,拜占廷帝国的疆域极为广大,为了尽可能使皇帝的控制权更有效,其领土按照政府的意图加以划分。早期罗马帝国时代就有共治皇帝的先例,[42]戴克里先据此制定了四帝共治制,即两个奥古斯都(皇帝)和两个恺撒(副皇帝)共治。两个奥古斯都分别控制帝国东、西部,各自又有一位恺撒为副手,恺撒与皇帝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而只根据其个人品行进行挑选并确立。当皇帝退位后,其属下的恺撒便接替其权位,并根据四帝共治制原则重新确定恺撒。这个制度完全是逻辑思考的结果,但却导致了长期的内战。君士坦丁大帝在惨烈的斗争中胜出,并成为惟一的君主,但是他却再度设立了几个联合统治的君主,他在临终病榻上将帝国再次分为几个部分。然而,他没有重蹈戴克里先人为选帝的覆辙,而是在其自己的几个儿子中划分帝国。但这种家庭控制仍然导致残酷血腥的斗争。可是,依据管理需要进行领土划分的原则却保持下来,共治皇帝制度也被长期坚持推行。

    戴克里先重组行省政府结束了意大利在帝国的特殊地位,取消了帝国行省和元老院行省之间的区别,这一区别当时已毫无意义。此后,所有行省政府都处于皇帝个人控制下,意大利一度是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今也划分为几个行省,像帝国的其他行省一样缴纳赋税。大行省被划分为几个小行省这一点也相当重要,这使得行省的数量迅速增加。戴克里先时期行省的数量达到100个,而到了5世纪则上升到120多个。戴克里先还把帝国划分为12个地区,到4世纪末时,地区的数量上升到14个。[43]最后,君士坦丁将帝国划分为大区,每个大区由几个地区构成,而每个地区又由很多行省构成。这样,行省隶属于地区,地区隶属于大区,形成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化的等级严格的统治体制。大区的范围以及数量从一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